1、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采取的措施是( )
A. 应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根据需要拆除 D. 有选择的保留和改造
2、读下面“世界海陆随纬度分布图”,可知( )
A.全球海陆分布均匀 B.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C.全球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3、家住山东省济宁市的小明利用暑假到新疆旅游,在新疆境内所走的线路为由①城经②城到③城,参观了沿途风光,考察了当地的风土民情。热心的小明回到济宁后,向他的同学讲述了旅游见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讲述的见闻如下,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沿途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B.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却寒气袭人
C.举目远眺,经常看到连绵的雪山
D.沿途有的地方可见到坎儿井
【2】小明对沿途农业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城附近农民在晾制葡萄干
B.②城郊区农民在给棉花施肥
C.连绵的绿洲上,雨水充足,水稻茂盛
D.绿洲零星分布在山麓处
4、秦岭—淮河一线是
A. 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 我国一月0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我国热带地区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
D.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下列描述符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
A.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B.黑种人的故乡
C.“有海上生命线”之称 D.三洲五海之地
6、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7、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 )
A.湄南河
B.红河
C.湄公河
D.怒江
8、藏族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高寒、低温、烈日、昼夜温差大,形成了特有的穿衣文化:藏族居民往往只穿一只袖子,一只胳膊露在外面,那么藏族同胞为什么喜欢这么穿衣服( )
A. 那里人们生活贫困,少一只袖子可以省钱 B. 人们喜欢穿一只袖子的衣服
C. 昼夜温差大,热时,脱下一只袖子,冷时,穿上那只袖子 D. 穿起来方便
9、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 劳动力资源不足 B. 土地资源不足
C. 水资源不足 D. 光照不充分
10、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A.品种优良 B.日照充足、日较差大 C.灌溉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11、下面是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水果及其产地的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是( )
A.
B.
C.
D.
12、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对其死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②油膜覆盖水面,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油膜覆盖海面,水中黑暗,鱼类缺少光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植被类型 D. 河流流量
1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由于降水比较少,地表根本没有植被
B.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和“旱”
C.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D.本区矿产比较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15、香港之所以“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入海”(填海造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眼光远大 B.资金雄厚
C.建筑水平高 D.人稠地狭
16、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每年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导致我国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 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 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 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17、下列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无土栽培技术说明农业生产可以不需要土地、气候、水资源等
B.科学育种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还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
C.灌溉技术的普及可以使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D.储存、保鲜技术只能让农产品保存时间延长,并不能改变农产品的消费地点
18、以下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台湾是我国而积最大的岛屿 B.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C.日月潭、野柳地质园是旅游胜地 D.樟树是其特有树种
19、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冬季风强弱影响频繁 B.受夏季风强弱影响频繁
C.我国降雨地区分布不均 D.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0、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夏季高温多雨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1、成都市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是_________,按干湿地区来分,成都位于___________地区,按四大地理区域来说成都位于___________地区。
22、黄河上游的忧患:______----措施(人工炸冰);中游的忧患:______----措施( );
下游的忧患:______----措施( );
23、香港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 .
24、1987年,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________ 到________ 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
25、吉林省是以________ 族为主的省区。
26、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________工业,形成了“________”型经济。
27、___是温带草原上的传统民居,便于牧民拆迁、搬运和安装。
28、亚洲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河流流向呈___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9、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 。
30、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工业基地。
31、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三角洲东临黄海、A_____海,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南北海岸线的中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形成了以B______为中心的世界著名城市群,它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__________作用;C______是长江流域的航运和物流中心,D______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和宜居城市。
(2)试从位置、气候、资源、交通、劳动力、科技、工农业发展、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 (至少两点),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
32、读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铁路干线A________;山脉B_______。
(2)①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河流C_______冲积而成,该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作物熟制为_______。
(3)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影响该地冬季寒冷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4)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衰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下列振兴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_。
①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②发展观光旅游业 ③把湿地全开垦为耕地
④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5)②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试分析该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一点即可)
33、读图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图2“中国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材料二: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春降水少,春旱严重。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淡水供应紧张。
(1)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的支流_____,该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_____(空间或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2)中线输水线经郑州后,大致沿着_____(山脉)以东的华北平原往北,到达北京、天津。从中国径流带分布来看,中线大致经过我国的_____带。
(3)中线远期引水工程,将直接调用_____水库的水;而东线优势是可以利用_____(运河)作为引水干渠。
(4)图中A省的简称是_____,是我国重要的_____(能源矿产)基地。
34、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A________山脉,B________盆地。
(2)C河流的河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季(夏季/冬季)河水水量最大。
(3)图示“能源通道”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
B.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
(4)从自然角度分析,西北多荒漠的原因。(至少回答两点)
(5)从气候条件的角度分析,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至少回答一点)
35、读我国北方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省,它的简称是_________。
(2)B是_____山脉(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它的西侧是_____高原。
(3)我国有两个内海,其中C是______海。
(4)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机械制造业 B.石油化工业C.家具制造业 D.甘蔗制糖业
(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其作物熟制是______(填字母)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