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伛偻/佝偻 寒舍/退避三舍 田畴/觥筹交错
B. 拗口/执拗 慰藉/声名狼藉 见识/博闻强识
C. 倾轧/轧钢 嗔怒/瞋目而视 扺掌/中流砥柱
D. 稽查/稽首 偏裨/纵横捭阖 泊位/淡泊明志
2、下列诗句所写之物与选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③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A.① 松 ② 竹 ③ 梅 B.① 竹 ② 松 ③ 梅
C.① 梅 ② 松 ③ 竹 D.① 梅 ② 竹 ③ 松
3、“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名称是在哪个朝代?(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莼鲈之思”指的是?( )
A.渴望隐居 B.怀念故国 C.思念家乡 D.牵挂恋人
5、以下哪部书主要讲了自然阴阳变化和世事变迁?( )
A. 《论语》 B. 《孟子》 C. 《周易》 D. 《庄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我是飞人
张炜
马上要开秋季运动会了,这是整个学校的大事。班主任大辫子老师专门找到我问:“你适合报什么项目?”我说:“游泳和爬树。”“这些没有!”她有了脾气,“你先想一想,明天告诉我!”
我觉得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正在向我靠近的好事。其实我早已打定了主意,要报六十米赛跑。我在海滩上飞跑,还要穿过酸枣林和各种灌木,有时要从刺槐和柞木上一跃而过!这里的操场平平的,跑起来真是再容易不过。我见过训练的老师和同学:老师说一声“开始”,同学就跑;老师捏住一个“跑表”,在一旁猛地一收,像用力摘下了一个野枣。
课余时间好像有一半人在做准备。老师问我最终确定项目没有?我低头不答。她说:“这可不是害羞的时候!你擅长什么,投掷,跳远,还是跑?”我只好诚实地回答:“跑!”
一旦确定了项目就得训练。老师为我找来一个高年级的黑脸同学,说:“让他教你,必须掌握要领,这可不能蛮干。”黑脸同学高抬腿在原地跑和跳,不停地活动,扩胸,一边扩一边鼓大腮帮,发出“噗噗”的声音。我不喜欢这种声音。可是老师在一边赞扬说:“看看人家,动作多标准!快学,快学!”我点头,心里觉得好笑。
比赛这一天,虽然不像后来作文写的“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但人确实很多,而且真的有红旗。附近村子和果园都有人来观看,还有比校长更大的官也来了。他们坐在刚搭的席篷下边,头顶是一溜写了大字的红布条。
发令枪是真正的金属枪,明晃晃的,持枪人嘴里含了一只哨子,先吹一下,然后说一句“各就各位”,砰!放枪了。所有参加比赛的人都没命地应声蹿出,好像晚一步就要挨枪子似的。这种小枪如果换成海边猎人那样的长枪大概更好,举到空中“轰咂”一放,成群的麻雀就呼一下飞起来,那才是更带劲的。
很快我就站在放枪的人旁边了。心跳厉害!我默念:让我飞起来吧,我什么都不怕,这一回要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
分明听到开火了,我往前一挣,撒开丫子就跑。刚跑出一段后面就响起一片嚷叫,两旁的人还做着威吓的手势,我这才明白是自己抢跑了。我赶紧回到起跑线上,弯下腰,两手按在地上,像等待受罚。这一次我变得无比沉着,甚至憋着一股劲儿不跑:先让他们跑一两步又能怎样?在我这种飞人面前,一切都不算什么。
果然,那支枪又开火了。我纹丝不动。我等其他人蹿出两步,这才稳稳地冲向前方。一开始就飞,而不是跑。不看别人,不看对手,只把翅膀张开,两脚腾空,在泥土上方一寸高的地方滑动。偶尔让脚触一下地面,大部分时间是脚不沾地的。跑道两旁的人喊叫,震得我两耳发疼,主要是大辫子老师在喊,她的嗓子真尖。
“天哪,还有跑这么快的孩子!”一个粗嗓门在喊。
从起点到终点,好像只不过是纵了几下就算完了。有一道红布条让我当胸撞开,同时有个男子手持秒表做了个熟悉的动作:猛地一收,真的像恶狠狠地摘下了一个野枣。
我知道跑完了短短的六十米。可还是停不下来。我继续在飞,没法落地。所有人都喊:“还跑,还不停下!”“天哪,跑痴了,这孩儿跑忘了形儿!”“快设法拦下他,这还得了!”我从众多喊声里听到了大辫子老师的声音,于是就收住翅膀,缓缓地落到地上。停下的那一刻,好像觉得双脚在地上磨出了火星,脚趾发烫。
第一个追上我,伴我走了一段路的是大辫子老师。她脱下了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扶着我,弯下身子看我,小心得不能再小心。她握着胖胖的拳头:“你成了!你跑出了顶尖成绩!我都不敢相信!你破了大纪录,这事不得了,这事需要上报,一级一级往上报,上边会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我这才如梦初醒,停下步子:
“发生了什么事?”
她跳一下:“啊呀!你真的不明白?你刚才像飞一样……”
我马上明白了,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是这个呀,这一点都不难,你如果让我跑,我就再跑一次……”
她听了使劲拍手,仰天大笑起来。
文本二:
张炜:
写作者在体裁和形式上过于在意,严格遵守它们的区别,反而不能自然放松地写出自己。一些率性自由的写作者让人羡慕,他们有时候写出的文字像小说也像散文,还像回忆录,甚至像诗或戏剧。他们不过是走入了自由的状态,不受形式的拘束,直接我手写我心。至于这些文字为谁而写,可能考虑得并不太多。实际上只要是真正的好文字,有性情有价值的部分,大半是写给自己的,所以会适合各种各样的读者。
……
写作者虽然明白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却要绝对地去追求真实。这是写作者的原则,是恪守,是底线。除了将情节和基本事件厘清,还要努力寻找细节,因为没有细节的真实只是一半,甚至只是一具躯壳,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细节构成的。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或者说原则,就是属于个人的情节和细节的记录,全部责任都在作者自己;而关于他人的,作者只是一个调查者,有时连旁观者都算不上,所以这就极度依赖资料,离开了资料的铺展和想象,就成了有意的虚构。
(摘编自夏琪《张炜:真正的好文字,大半是写给自己的》)
【1】下列对本文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早就期望能在运动会上报六十米赛跑,却告诉老师自己适合游泳和爬树,表明自己内心的害羞。
B.文中两处描写了有人手持秒表的动作,都以摘野枣的动作打比方,两处词语又略有不同,生动有趣。
C.大辫子老师是一个负责任又关爱学生的老师,对“我”取得的运动成绩,她非常开心,也对“我”进行鼓励。
D.写关于他人的作品,作者如果不想刻意虚构,有时也要尽可能地依赖资料,不能一味地全凭想象。
【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那个高年级的黑脸同学,是因为那人在做准备活动时装腔作势,实际上他还跑不过“我”。
B.跑赛发令是“我”少儿时印象深刻的场景。尽管明亮的发令枪没有猎人的长枪有气势,但发令时,我还是有些紧张。
C.“我”跑完六十米还停不下来,双脚在地上磨出了火星,作者用夸张修辞表现自己“飞”的能力,证明自己破纪录了。
D.“你如果让我跑,我就再跑一次”,我用这句话向老师表达了永不服输,为集体争光的决心,也体现自己年少轻狂。
【3】作者曾说“真正的好文字,大半是写给自己的”。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好文字”的特点。
【4】如果以“自由与真实的写作”为题写一则《我是飞人》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展现了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阐述浮躁令其处境尴尬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_____ ”一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落,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2)杜甫《客至》中,“___,____ ”两句,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诗人为酒菜欠丰盛而感到抱歉的话语。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 ”两句写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仇。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结果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富含新旧交替的哲理、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而其中“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用凶猛的鸟和凡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的绝不同流合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经验教训的价值又关键在为人所鉴。不吸取经验教训会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学而》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人不知”无以动摇自己对美好品行执着地坚守的信念。
(3)在白居易《观刈麦》中,与“贫妇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相比,诗人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惭愧不已。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长江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金光菊”“女贞子”是巫峡中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抛弃旧的伦理枷锁。
B.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匠心,另辟蹊径。
C. 诗人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的千年展览”与“伏在爱人肩头上痛哭”。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形象的悲哀与问题的沉重。
D. 诗中写到衣裙在风中飘动,这既是以静衬动,凸现思索者如同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晋殽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
(2)遽兴姜戎( )
(3)以逞寡君之志( )
(4)以辱二三子(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其孰能讥之乎
B.何施之为 何辞为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
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状语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2)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4】分析原轸这一人物形象。
【5】结合本文分析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