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为了这个家,像“( )”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A.纸老虎
B.老黄牛
C.领头羊
D.铁公鸡
2、雨来是怎样救出腮帮上有“酒窝”的战士的?( )
A.让战士藏在草堆里等敌人离开。
B.让战士藏在地洞里,雨来给部队送信救出战士。
C.让战士反穿羊皮袄,混在羊堆里。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 )
A.宋代诗人杨万里
B.宋代诗人范成大
C.唐代诗人杜甫
D.宋代词人辛弃疾
4、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用“______”划出。
1.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4.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具
5、“变化多端”一词中“端”的意思是( )
A.端正、不歪斜
B.东西的一头
C.项目,方面
6、下面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一文表达了作者对乡下田园生活的向往。
B.《巨人的花园》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C.《猫》《母鸡》《白鹅》都描写了动物们可爱的形象。
D.《海上日出》接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出的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接照游览的顺序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
7、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可能与“颔(hàn)”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包含
B.含义
C.书页
D.头部
8、据意写词。
1.使对方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 )
2.态度严格、郑重认真,使人感到敬畏。 ( )
3.脸上的气色一点都没有改变。 ( )
4.形容天气热出汗多。 ( )
5.形容人多拥挤。 ( )
6.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桦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闪着( )的露珠。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 )的更夫, 敲着( )的梆点。
(选自《叶赛宁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和____。
【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________。
【4】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 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
【5】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用“__”画出来,再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 荫)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溶 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更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乐!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 艰)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训 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这,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恰当的打“√”。
【2】从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请抄写在下面(写三至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挤”和“扯”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感悟。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的脚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了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抬起扎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得到爸爸的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待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所以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有几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突然 虽然 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转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突然 虽然 依然)回过头,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突然 虽然 依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联系上下文,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边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试试看。
诉苦——(_____)——(_____)——感动
【3】文中第五自然段加点词“这一切”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时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请从你身边找出一例,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一写爸爸对你的爱。(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从选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孩子们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云彩_______的样子,形象而生动。
【3】“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可以看见一粒星,一朵云,掠过的一条黑影。
B.孩子们透过天窗所见,想象到的乡村之夜美丽而神奇。
C.孩子们的想象是无中生有,虚而不实的,没有意义。
【4】“因为活波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不能看到全景,但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
B.孩子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经常犯的错误是把某种东西看成另一种东西。
C.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强烈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
13、我能阅读语段作题。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个军人,上身穿着退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着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双拐杖,依靠着他那公存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地,却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歇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听起来是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地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站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的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着身子。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显得格外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他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________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滴滴汗珠。
看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虽然只有一条腿,然而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驰;昨天,他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回答声“听起来是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 军人腿脚不便,“我”很同情关心他。 B. “我”耳朵不舒服。
C. 我觉得军人回答的声音很难听。 D. 军人的喘气声很难听。
【2】“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是指他说话语气坚决使人( )。
A. 无法抗拒 B. 不得不抗拒 C. 难以接受 D. 只好接受
【3】“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这句话中“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指( )。
A. 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B. 一阵阵局促的拐杖触地声。
C. 靠一条腿和一根拐杖锻炼自己。 D. 跑步时发出的声音。
【4】文中的“________”上填哪个词语恰当( )。
A. 固然 B. 虽然 C. 依然 D. 显然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到敌人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说完,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但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 岁。
【1】文中画“——”的语句是对董存瑞的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的精神品质。
【2】还能从哪里看出董存瑞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呢?请你用“﹏﹏﹏”画出一处,这句话属于 描写。
【3】“牺牲时年仅 19 岁”这句话中哪个字让你最为触动?请你把这个字写下来,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字最触动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合展示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规定:违法食用犬、猫或者销售犬、猫肉将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并责令具结悔过。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两处错别字,三处病句,一处标点符号)
初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坏着高兴的心情,和摘草莓的工具去郊区摘草莓。我们有的题着盒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拎着袋子……大家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地忙开了。不一会儿,盒子,篮子和袋子都装得满满的了。喜滋滋地满载而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敢保证,这次校运动会我们可能得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冉冉地从东方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忍不住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怎么又做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顺河公园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端正了学习目的,成绩提高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我的话,妹妹立即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交给的植树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写。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学会了很多事情吧!在学习过程中,有的事情让你很有成就感,有的事情可能会让你灰心失望请你以“学习________的过程”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自己的经历、体会或感受写清楚。②结构清晰,句子通顺。③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