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围绕讨论主题,人人发表意见。
②再把相近的意见整合在一起。
③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大家的意见呢?
④同时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记重要信息)。
⑤最后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⑥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①④②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①②⑥④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三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跳进河里,却忘了自己是“旱鸭子”,在河道里溺水了。
B.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你这个“铁公鸡”怎么会抢着付钱呢?
C.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从不叫苦。
D.班长很有能力,是“纸老虎”,我们都佩服他。
3、《森林报》中“森林里的稀罕事儿”不包括( )
A.一只山羊吃光了一片树林
B.草莓熟了
C.狗熊吓死了
D.钓鱼
4、关联词填空。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 )到图书馆看书,( )到科技小组活动。
2.( )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 )变得硬梆梆的了。
5、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鼓舞 鼓励
(1)他们创作的歌曲( )人们拿起武器和侵略都决一死战。
(2)总指挥亲临第一线,( )大家奋勇抢险。
指点 指导
(1)在老师的( )下,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实验。
(2)我想学做生意,请您老给我( )一下诀窍。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允许(yǔn) 瘦弱(sòu)主宰(zài)
B.澎湃(pénɡ)韩愈(yú)簇拥(zù)
C.懈怠(jiè) 徜徉(chánɡ)刹那(cà)
D.厌恶(wù) 疙瘩(ɡē) 杜甫(fǔ)
7、下列关联词语用法错误的是( )
A.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B.因为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所以它们从不吃惊。
C.听到鸡的叫声,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8、经典诵读。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__(国名)。
2.《格列佛游记》用“______”“______”(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______的色彩。
3.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懦弱的______、精明的______、孤僻的______,取“_____”之意。
4.《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____,冷二郎是_____。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___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
(2)(___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3)(___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4)(_________)打(________)——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_________)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歉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轻而易举”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右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①②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 ”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12分)
秘 密
三月,文明礼貌月。
中午,旦旦约了几个小朋友偷偷帮花匠爷爷除草,这可是他们唯一能找到又能做的一件好事了。
可是花圃门锁着,怎么办呢?突然,旦旦看见花匠爷爷的小狗从一个不大不小的墙洞钻了出来。对,我们从这里进去!但洞太小,旦旦又敲掉几块砖,孩子们爬进去了!不一会儿,孩子们又一个个弓着腰从洞里爬了出来,脸上都挂着胜利的微笑。“这是秘密。”孩子们拉着钩说。
下午,花匠爷爷去花圃,发现了这个大了许多的洞。哪个调皮蛋干的?花匠爷爷报告了校长。
事情并不复杂,很快就查到旦旦的班级。
“今天中午哪几个小朋友去花圃了?”校长面带笑容。
沉默。这是秘密。
“是谁呀?”校长仍耐心地看着孩子们。
还是沉默。
“做了坏事不承认,就不是好孩子!那洞是谁捅大的?”
这是好事呀,怎么一转眼成了坏事?孩子们摸不着头脑了。
“校长,是我干的。”旦旦红着脸站了起来。“是我!”“是我!”许多小朋友都站了起来。“花匠爷爷除草很累,我们想帮助他,可花圃进不去,就……”
“噢!原来……”
校长笑了,花匠爷爷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分)
调皮(tiáo diào) 摸不着(zháo zhe)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胜利——( ) 承认——( )
(3)文中两个省略号各省略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孩子们“脸上都挂着胜利的微笑”的原因,在括号里画“√”。(2分)
A.孩子们对挖开墙洞,并能弓腰往返,感到好奇和好玩。( )
B.孩子们对挖开墙洞,并能弓腰往返,感到胜利和自豪。( )
C.孩子们秘密地做了一件好事,实现了做无名英雄的愿望。( )
(5)结尾处,为什么“校长笑了,花匠爷爷笑了,孩子们也笑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g cóng)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做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ロ冷饭,再唱一ロ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 ),(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
【3】在括号内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颇像——(________) 高傲——(________)
【4】阅读课文片段,用“_____”画出后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写出两个含有“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6】第3自然段把______和________对比来写,突出了鹅的_____和_______。
12、片段阅读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1】推推搡搡仿写并解释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推推搡搡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是怎么被抓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列举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只巴掌拍响的人生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虑 忧都)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着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 格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的。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着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カ,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 改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ー个更高的目标努カ着,她开始学习打篮球和各种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位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2】从“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词可以体会到她扔掉支架十分的不容易,突出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_”画出她从小“与众不同”的句子。
【4】对“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着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突然变暖,让她感觉温暖。
B.老人激励了她,她决定不再悲伤,要学会坚强。
C.她被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感动了。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槛条幅,上而写着“煮书”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 )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辛( )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 )爷爷(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 )不是要煮坏吗( )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我呢?煮热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辛的情感。还可以牢记文中的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辛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是真有道理呢!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爷爷书房里挂的条幅,上面写的是________,"我”对它的理解是________。读完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用大诗人杜甫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一下,爷爷是建议"我"如何煮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我们一直提倡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四年级三班的陈明、程园和王芳同学就保护动物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想一想,王芳该说什么?填在横线上。
陈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知道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吗?说一说原因。
王芳:__。
程园:我昨天看见邻居的一个叔叔捉青蛙卖,真不应该。
王芳:___。
16、修改句子。
(1)《绿》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有很多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等。
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一读,完成修改病句练习。
例: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改正后:我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1、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天上的火烧云真是千变万化变化多端。读了课文之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是啊!只有勤于动笔,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19、习作训练。
新编童话故事很有趣,我们也来一起编写吧!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