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和人类的提高。任何人工智能技术的成功一定是当代最新技术综合运用的成功,片面说成谁战胜谁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说人类智慧的最后壁垒被攻破,这都是无稽之谈。
A.翻开人类历史,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的解放。
B.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人类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
C.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D.翻开人类历史,哪一次技术革命没有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人类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 “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三国时朱然曾为左大司马,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4、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的精神之天。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冬季供暖的全面开启,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预计,本月中旬前后,关中地区空气质量将以中度到重度污染为主。
B.高考改革将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考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C.政府出台“限牌限行”政策以减轻交通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选择突袭式的做法,不给民众留适当的缓冲期,指责也就在所难免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高考资源网
【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 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 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 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 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 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 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
A. 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B. 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C. 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词人的心情畅饮、胆气豪壮。
(2)《蜀道难》一诗,除了具体描绘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以写蜀道之难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路经历、感受加以渲染。
(3)不吸取前人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在诗歌中,花卉常常被诗人所吟咏,请在下列古诗中填上合适的花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孟浩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岑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杜牧)
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沾衣欲湿(_______)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10、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 , 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水塘中的景色,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B.颔联出句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都表现出树木繁茂之景状,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写蚕娘在绿溪边漂洗蚕茧特别艰辛的生活和牧童的快乐和顽皮。
D.这首诗是诗人在农家做客时的题壁之作,语言清新明快,情感寓于所绘之景、所叙之事中。
【2】本诗表现了山民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元孝矩,河南洛阳人也。祖修义,父子均,并为魏尚书仆射。孝矩西魏时袭爵始平县公,拜南丰州刺史。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阴谓昆季曰:"昔汉氏有诸吕之变,朱虚、东牟,卒安刘氏。今宇文之心,路人所见,颠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将图之?"为兄则所遏,孝矩乃止。
②其后周太祖为兄子晋公护娶孝矩妹为妻,情好甚密。及闵帝受禅,护总百揆,孝矩之宠益隆。及护诛,坐徙蜀。数战,征还京师,拜益州总管司马,转司宪大夫。
③高祖重其门地,娶其女为房陵王妃。及高祖为丞相,拜少冢宰,进位柱国,赐爵洵阳郡公。时房陵王镇洛阳,及上受禅,立为皇太子,令孝矩代镇。既而立其女为皇太子妃,亲礼弥厚。俄拜寿州总管,赐孝矩玺书曰:"扬、越氛祲①,侵轶边鄙,争桑兴役,不识大猷②。以公志存远略,今故镇边服,怀柔以礼,称朕意焉。"时陈将任蛮奴等屡寇江北,复以孝矩领行军总管,屯兵于江上。
④后数载,自以年老,筋力渐衰,不堪军旅,上表乞骸骨。转泾州刺史,高祖下书曰:"知执谦撝③,请归初服。恭膺宝命,实赖元功,方欲委裘④,寄以分陕,何容便请高蹈⑤,独为君子者乎!若以边境务烦,即宜徙节泾郡,养德卧治⑥也。"在州岁馀,卒官,年五十九。谥曰简⑦。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注】 ①氛祲jìn :比喻战乱,叛乱。②大猷:治国大道。③谦撝 :谦逊。④委裘:任举贤能。⑤高蹈:超脱。 ⑥卧治:典出《史记.汲郑列传。》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闺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⑦简:指为政清简。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1)卒安刘氏(_______) (2) 亲礼弥厚(______)
【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及护诛,坐徙蜀( )
A. 搭乘 B. 坐落 C. 定罪 D. 由于
【3】"时陈将任蛮奴等屡寇江北( )
A. 偷盗 B. 侵犯 C. 盗匪 D. 偷袭
【4】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兄则所遏/独为君子者乎 ! B. 孝矩乃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以公志存远略/怀柔以礼 D. 怀柔以礼,称朕意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
【6】结合全文看,元孝矩为官并受到重用的主要因素有:
【7】依据第③、第④段划线句写出元孝矩获“简”谥号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参加会议的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他们当中30岁以下的有9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共有58人,其中35人是19世纪的“90后”,5人是20世纪的“00后”。正是这么一群敢作敢为的年轻人改变了国家的面貌。
材料二:2021年2月19日,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戍边战士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奋不顾身,无畏向前。在这场人数悬殊的抗击中,四位官兵英勇牺牲,最大的33岁,最小的仅19岁。“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材料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凝炼出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中国精神”。
读了上述材料,身为“00后”的你有何感想?你将来会为自己选择一份怎样的职业?你打算如何在职业生涯中践行“中国精神”呢?请以“职业选择·中国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