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人物。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__________的伯牙,__________的贝多芬,__________的桑娜和渔夫。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他对车夫的救助和对女佣阿三的关心都表现了他_________。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他,写了一首诗《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三个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我们____________。
3.读了《月光曲》这个传奇故事,我们也仿佛进入了那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______________的善良品性。
4.(1)锤子期死后,伯牙“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得富有人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春》中,诗人将景色掩映于烟雨之中,增添了诗歌朦胧色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本单元学习的两篇寓言是( )和( ),四篇童话是( ) ( ) ( )和( ),任意写出以前学过的一篇寓言( )
4、把古诗中的名句补充完整。
(1) ,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
(4)不是花中偏爱菊, 。(元稹)
(5) ,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5、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读古诗,我们可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如,读到“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眼前会浮现月夜下的江景;读“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仿佛看到诗人恬静的生活环境。
2.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
3.这学期,我掌握了___________写场面的方法,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既写了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也写了____________,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形象;《开国大典》既写了场面宏大的阅兵式,又写了___________,让我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6、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欣赏。
乡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教。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吃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 ,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激适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上,“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的海底有铅沉积,南极的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的烟雾在加浓变酸。
⑥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 个亚种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虎的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
⑧人类唯一的生存场所——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第②段中画“ ”句子中的“原稿”比喻___________。这一段中最能形象体现“污染”的意思的词语是 _________ 。
【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并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事?
_____
【4】为了不让地球母亲再次发出呻吟,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向大家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
【5】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中横线上。_______
10、阅读《草原》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 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好看。
【1】选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 的心情。
【2】父亲把表放在桌子上时,“我”的眼睛为什么总盯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主动给“我”看表,“我”很高兴并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
A.“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心里充满了疑惑
B.“我”不知道怎样感谢父亲,心里既紧张又高兴
C.“我”终于能够看到表里的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心里既开心又激动
D.“我”既想看到表里的世界,又害怕看到后令自己失望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文字,注意加横线的部分,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这样表达的好处的是_____。
A.可以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
B.可以把理由表达得很有序,条理分明。
C.只是为了节奏紧凑,便于朗读。
【2】假如你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的理由:一是_____;二是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1)结合本文说说“感恩”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列举哪些理由说明要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感恩的传统吗?从文中或熟语中找找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出文中感恩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
②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选段①里,“我”盼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段②中,“我”盼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心中所盼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盼”,作者用了很多写作手法描写“我”的表现,请判断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把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括号里。
A.环境描写 B.心理活动描写 C.动作描写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16、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如果你变成了一只风筝,可以在展馆中陈列,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可以见证祖国的发展……请你发挥想象,把你变成风筝后的经历写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