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河南济源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在同学们的手工作品展示会上,武士手持gùn bàng______,一副lěng mò_________的表情,似乎在随时准备dǐ yù_______强敌;飘飘欲仙的嫦娥穿着十分sù jìng________,居然是用废旧布匹cái jiǎn_________制作而成的;古灵精怪的孙悟空,居然是用从旧家电上拆卸下来的cí tiě_________构成的。

  • 2、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手法。

    (1)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__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________

    (3)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________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朝贺。________

  • 3、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3)惟有_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4、根据原文填空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伯牙绝弦》)

    (3)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课诮》)

    (4)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5)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_______,又想____________。(老舍《草原》)

  • 5、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地瞄准  _______地撤退

    _______地打击  _______的怒火

    _______的声音  _______的山路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对这两节诗理解正确的是(       

    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B.人民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推翻反动统治者。

    【2】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 B.越______ C.渡______ D.夺______ E.翻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烈火烧若等闲(   )

    A. fén   B. lín

    2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粉骨碎身不怕(   )

    A. 全身   B.

    3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

    A. 高尚的节操   B. 青色和白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内容及你的积累填空。

    (1)“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借石灰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2)“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追求,由此我想到了王冕《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诗人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的意志和节操。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夏日草原(节选)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放眼四望,草原像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已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1】本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

    【2】本文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调动了各种感官,请用“ ”画出一处从视觉描写的句子,用“_____”画出一处从触觉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从嗅觉描写的句子。

    【3】“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这让我联想到了《敕勒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厂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抒发作者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短文,回答问题。

    衣服简史

    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其实所谓更细的成分,就是指植物的纤维。纤维泛指一切线状的构造,这种构造正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③人类自从开始畜养一些动物,例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 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读第①段,补全下面内容。

    人类最早的“衣服”所需的材料:

    针——_______ 线——_______  布——_______

    (2)读第②至④段,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__,它可以分成___________三种,其中第三种的优点是_____

    【2】下列选项中,填入第③段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A.洗涤、梳理、纺纱

    B.梳理、洗涤、纺纱

    C.洗涤、纺纱、梳理

    D.梳理、纺纱、洗涤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人类穿上衣服可能是一件偶然的事。_____

    (2)兽皮制成的衣服比植物的茎或皮制成的衣服保暖。____

    (3)“毛纺织品”就是利用绵羊毛做出来的纺织品。_____

    (4)石油、煤、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_____

    【4】用“﹏﹏﹏”划出介绍古代人类使用衣服过程的句子。

    【5】针对各自的阅读任务,下面选择阅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查找建筑发展资料的李刚看到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与他的目的没关系。

    B.王悦想了解毛纺织品的制作过程,要细读第③段。

    C.下周的科普小课堂上,吕峰想介绍一些关于人造纤维的知识,他必须把本文逐字逐句地读明白。

    D.想了解古代制衣方法的张灵,对第④段大致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 11、课外阅读。

    抢 座

    他冲了上去,两手扳住车门,用力一拉,胳膊肘朝后一拐,两腿一蹬,上了车。

    唉,只差一步。满座了!”猛然,他发现前面有个空位,一位老奶奶正弯腰在提包里找东西,他挤到空位前,一屁股坐了下去。

    老奶奶连忙制止:“唉,这位子……”

    他故意装着没听见,转头看窗外。

    老奶奶立起身,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说:“小伙子,这位子……”

    这位子你包了?”

    这位子脏!”

    我不怕脏!”

    不知谁吐在上面了,这不,我找纸擦擦……”

    这时,他才觉得屁股底上黏糊糊的,用手一摸,像被扎了一下,跳了起来。

    (1)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动词,并说一说这些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奶奶连续两次说“这位子……”,句中省略号表示的未说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是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的。

    (4)文中的“他”听了老奶奶的话后,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材料二

    老帽山阻击战 六壮士英勇就义

    ①1943年四月中旬,日本鬼子和伪军300多人,从霞云岭方向扑来,想偷袭我十渡党 zhènɡ 机关驻地。得到敌人偷袭的情报之后,八路军指挥部派一个排在老帽山北侧山腰设伏,凭借天险据守,紧靠河谷要道,做好dǐ yù 敌人的准备,以掩护我党 zhènɡ 机关和群众转移。

    夜,静得怕人。蟋蟀的鸣叫与拒马河的欢歌,为这(寂静 幽静)的夜空奏响老帽山战前的交响曲。星光暗淡了,虫叫停止了,远方的天边泛起了微白,只有那汨汨的流水声依旧传来。战士们手握钢枪,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

    ③突然,山口处传来一阵嘈杂之声。正是鬼子兵汉奸队扛着膏药旗气汹汹向这边蜂拥而来。当这群野兽肆无忌惮的闯入我防守阵地的前沿时,战士们手中的钢枪跟手liú dàn几乎在排长高喊“打!”的同时,一起响了起来。狂风暴雨般地扫射,打得鬼子和汉奸晕头转向。

    ④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压下去之后,战士们斗志更加(旺盛   茂盛)。排长重新布置阵地,准备迎接敌人新的冲锋。日本鬼子醒过神来之后,更加fēnɡ 狂地向我阵地扑来。排长(大叫   大吼)一声“打!”战士们钢枪口中喷着火舌,鬼子在阵地前成片倒下。有一群敌人冲上来,战士们就再一次用几束手liú   dàn把敌人打得滚的滚,爬的爬。战斗(持续   继续)了两个多钟头,排长看了看表,已按预订计划完成了阻击任务。

    ⑤他正要准备下令撤出阵地时,突然发现从背后的山头上冲下一股敌人。原来是汉奸领着鬼子(饶到   绕道)上山,来截断我军战士后路。这时山上山下的敌人一起向我阵地反扑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着急),排长果断决定由六名战士掩护,其余的(持续   继续)拼死突围。

    ⑥留下掩护的六名战士边打边向老帽山上转移,子dàn打光了,就用石头砸。鬼子páo   xiào着,一路穷追至xuán   边上,六位战士再也没有退路时,抱枪一齐纵身跳下xuán   

    ⑦六位战士(壮烈 激烈)牺牲了。他们高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在山jiàn一直回响。这正是:八路军英勇杀敌 kòu,六壮士魂铸老帽山,英雄赞歌震山河,不朽丰碑万代传!

    【1】联系上下文,用“/” 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寂静   幽静)的夜空                  斗志更加(旺盛   茂盛)

    排长(大叫   大吼)一声             战斗(持续   继续)了两个多钟头          

    领着鬼子(饶到   绕道)上山       情况万分(紧急   着急)                      

    (持续   继续)拼死突围               六位战士(壮烈   激烈)牺牲

    【2】读文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汉字。

    党zhènɡ机关             手liú   dàn       山jiàn                                                                                                                                                                     

    fēnɡ       xuán          páo   xiào         敌kòu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蜂拥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肆无忌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照样子填一填。

    ( )枪弹齐发,压住敌人两次冲锋敌军夹击,六战士抵挡掩护( )

    【5】如果你的同学想知道文章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枪弹齐发,压住敌人两次冲锋”的,你会怎样教他(她)读这篇文章,请把你的做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这几句话是(        )(把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里)

    A.环境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 13、课外阅读。

    粽子情结

    尤今

    每当燕子轻盈地剪开冬的帷幕之后,我们便开始期盼着那细长的苇叶儿快快地生长。每当布谷鸟快乐地站在枝头欢唱时,我们便开始在外婆的组织下进行一项快乐的劳动——采芦苇叶。

    每年的端午节,是住在吴滩的外婆的大忙季节。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买葡萄干、拣蜜枣。午饭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粽子。外婆包出来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

    天刚上黑影儿,她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旁边,不断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边的花白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亮晶晶的,闪动着慈爱的光辉。而那一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农人。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经泛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外婆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后,继续着她的守望。

    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晾,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外婆整天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回家,一路上,我们就成了最骄傲的“天鹅”,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外婆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她,总学不成。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外婆粽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没有她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1】文中形容粽子香味给人的美好感受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2】“桌上就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粽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

    【4】“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

    【5】“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一句中,“艺术品”的引号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称粽子为艺术品呢?

    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小草和大树》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短文中的“夏洛蒂”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以长篇小说《___________》著称于世。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该作品也几乎成为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

    2仿照例子各写出2个词语。

    惴惴不安(AABC)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大名鼎鼎(ABCC)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在短文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假如你是夏洛蒂,收到诗人骚塞的回信后,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 19、河也一天一天地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生活中还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封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