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藏拉萨2025届三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晚上的庭院中,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清风徐徐吹来,让我想起《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让我想起《浪淘沙》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更新       ( )见天日       司空见( )

    不可思( )       见微知( )       ( )倒柜

    (1)自然界中很多令人感到_______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2)妈妈_______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盒鞋油。

  • 3、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的是______________、黍、菽、稷;“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_

    2.“_______。”陆游的这句名言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国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

  • 4、课文精彩回顾。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__________;表达的情感却不同。从《宿建德江》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的情感;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的情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谪居__________期间创作的一首__________,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等景物方面描绘了__________的美丽雨景。诗中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的中心字眼是“__________”。

  • 5、用你学过的四字词填空

    (1)如果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很好,你可以用__________来夸她。

    (2)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不仅有歌唱家们的________,还有舞蹈演员们的________,节目精彩极了。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诗词,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首联中的“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B.颔联“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绵长。

    C.颈联描写归鸟,交代了时已薄暮。   D.尾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山巅之所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诗词曲鉴赏。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美文欣赏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自然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感到城市里的噪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以放出五十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则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1短文主要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森林的作用。

    2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具体说明了森林替人类________________的贡献。

    3请你用波浪线画出写森林是净化城市的功臣的句子。

    4根据短文给森林补充美称。

    (1)天然的______器   (2)生物的______

    (3)______的卫生员  (4)______的消声仪

    (5)二氧化碳的________

    5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森林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接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缩影。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选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加点的“直奔”能否换成“走向”,分析正确的是(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年”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追、兴奋的心情。

    【4】这段话可分为三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句子,完成练习。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1】句子中,“宽广”的近义词是______“精美”的反义词是______

    【2】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______

  • 12、课外阅读。

    那段时间很不(如意 满意),连抬头看天都是阴沉的。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见那个小男孩的。他大约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田野里来来回回低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他在做什么呢?按照我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甚至蜻蜓装到瓶子里玩的。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yù xū)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他一手捂住瓶口,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几天后,我在朋友那儿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做客。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在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演示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盛满清水的罐头瓶子里插着一大把chú zhù)菊之类的野花,fù fū)郁着一种泼辣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是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只。

    老人得的是老年偏瘫,常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的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 发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常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亮 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那用心收集来的阳光吧。

    听朋友说,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小男孩还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一瞬间,我感kǎi gài)万千。是的,收集一缕灿烂的阳光吧,让它照亮内心的暗室。收集一缕灿烂的阳光吧,只要你心中有爱,生活就永远充满(盼望 希望)。

    我知道,一缕阳光会带给自己一个灿烂的梦想。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恰当的词语。用“√”标出来。

    【3】说说文中小男孩为什么要收集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是把 比作 。文中引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下一句是:

    【6】作者的感悟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7】“阳光”一词在文中至少有三种意思,请写出两种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画“   ”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

    【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

  • 14、读材料,完成习题。

    父亲的眼泪里从未有我

    马海霞

    父亲六十岁那年小脑萎缩,行动退缓,健忘,语言也有了障碍,特别容易悲喜。母亲说,父亲已经无法用话语表达心中所想,就哭和笑还能受自己控制。那些无法说出的话,最后都演变成这两种情绪。

    父亲喊家里孩子的名字,总是张冠李戴,喊几次也喊不对,我替他说出来,他便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起来。有时见父亲在家里四处寻找,问他找啥呢,他说:“电视机,不是,录音机,不是……”父亲还没说完,我问:“是收音机吧。”父亲点头,嘿嘿地笑。父亲常常穿反衣服,我一说“穿反了”,他便摸着脑袋嘿嘿嘿笑。

    父亲在路边晒太阳,遇到有人和他打招呼,待发现父亲不似从前,便问一旁的母亲:“他这是?”

    “小脑萎缩……”还不等母亲说完,父亲便呜呜哭了起来。母亲说,父亲知道自己“不能”了,需要被照顾,他便悲伤起来。

    姑姑来看父亲,刚落座父亲便呜呜哭了生起来,父亲哭,姑姑也哭,边哭边说:“俺哥是多么好的人,年纪不大咋得了这病……”

    姑姑说,以后尽量少来,来了净惹父亲哭,看着心里难过。话虽这样说,过不了几日她又来了。

    父亲六十六岁那年,姑姑打来电话,说年后大家都去叔叔家,拍几张全家福。叔叔家里有三层楼,屋子又大又敞亮,人多站得开。我一听心里有点不悦,因为父亲得病后,整个人的精神垮了下来,一副呆相,我便不赞同父亲去拍全家福。姑姑说,不拍也行,她问我要几张父亲清晰一点的照片,因为正月二十一是父亲的生日,表妹想给父亲在电视台点歌,需要几张照片。

    我一听立即反对:“不用,不用,父亲要是喜欢这些,我们早给他点歌了。”姑姑没从我这里拿走照片,但表妹固执,还是为父亲点了歌。没照片也不妨碍播放。

    从父亲生日那天开始,点歌台连放三天海表妹点的歌。点歌台播放的第三天,我回家取东西,正好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点歌台播放表妹给父亲点的歌《好人一生平安》,父亲看了又鸣鸣哭了起来,一直到歌曲播放完,他的眼泪还没收住。母亲说父亲看了三次,哭了三次,这次是感动得哭。

    我和母亲商量,明年父亲生日,我给他点首歌,提前去照相馆好好拍几张全家福,到时候播歌放照片,让父亲好好感动一次。

    那年七月,父亲病逝。

    父亲在世时我一直忽视他的表情。现在想来,父亲得病后,他笑多是因为做“错”事、说“错”话,那是一种自我解嘲嘲;他哭,一半是内心溢出来的苦,一半是真情流露的感动。得病后的父亲常常对我笑,从来没有对我哭过,因为我老是“教训”他,他不敢对我流露他内心的苦,我也没有做过让他感动的事,所以父亲的眼泪里从未有我。

    选自《读者》2018.1

    【1】父亲得的病是( )

    A.语言障碍

    B.健忘症

    C.小脑萎缩

    D.行动迟缓

    【2】母亲说,父亲知道自己“不能”了,“不能”指( )

    A.不能记住孩子的名字。

    B.不能和邻居打招呼。

    C.不能去叔叔家拍照。

    D.不能自己照顾自己。

    【3】“我”不同意父亲去叔叔家拍全家福是因为( )

    A.叔叔在三楼,父亲行动不便。

    B.拍照的人太多,过于拥挤。

    C.父亲没精神,一副呆相,不适合拍照。

    D.父亲只会“笑”和“哭”两种表情。

    【4】“我和母亲商量,明年父亲生日,我给他点首歌,提前去照相馆好好拍几张全家福,到时候播歌放照片,让父亲好好感动一次。”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病后的父亲为什么常常对“我”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眼泪里从来没有我”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仙境怎能离得开浩瀚的云海呢?(改为感叹句)

       

    (2)这些松石也有挺拔之感,这些松石总显得有些朦胧。(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改病句)

       

    (4)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 16、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 18、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请写一份号召全民开展大阅读的倡议书。

    要求:(1)有鲜明的标题。

    (2)署名统一为:热爱读书的小学生,日期为:2022年1月10日。

    (3)要写明读书的好处,也可以列举案例,闸述自己的做法等。最后发出倡议,号召全民开展大阅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