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好了。
B.小姑娘一边跳着舞,一边哼着歌。
C.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西游记》。
D.东山岛的夏天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2、下面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勉强(miǎn) 蛰伏(zhì) 住宅(zhái) 哽咽(yàn)
B.剔透(tì) 灰烬(jìn) 鳞爪(zhuǎ) 鹰隼(sǔn)
C.叮嘱 (zhǔ) 撒谎 (sā) 倒塌(tā) 冠军(ɡuàn)
D.眸子(móu) 垂蔓(wàn) 便宜(pián) 长喙(huì)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嫌弃(xián) 诈油(zhà) 抵御 (yù) 游隼(sǔn)
B.平衡(héng) 白鹭(lòu) 发誓 (shì) 岔(chà)道
C.推辞(cí) 浩瀚(hàn) 牺牲 (xī) 海域(yù)
4、课文精彩回放。
1.白鹭是一首_____的诗。____的配合,____的大小,一切都很_____。
2.《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课文写了一家人____花生、____花生、____花生和____花生的事,其中主要写的是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的文章,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诗中“_____,_____”两句暗示君子品格高洁,无须凭借外力的帮助,自能美名远播。
5、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xián guàng zhē dǎng nián líng
( ) ( ) ( ) ( )
bàng ké zhǎn xīn xiōng táng wèi wèn
( ) ( ) ( ) ( )
6、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搭石》的作者是_______,文章通过描绘乡亲们_______、_______等几个平凡的生活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_______的传统美德。
(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_______》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_______的经过。
(3)《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_______、_______、地道的_______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_______和_______的斗志。
(4)读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_______是两条腿的动物中跑得最快的,_______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
(5)小明平时学习不认真,放学后总是贪玩,爸爸便用陶渊明的诗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用岳飞的词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神机__________ __________起敬 _____有_____竹
_____拳_____掌 手_____脚_____ __________欲试
(1)诸葛亮________,对三天造十万支箭________。
(2)接力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个个________,________,都想为班级争光。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长相思》是清代词人_______所作。“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羁旅生活之苦;“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则表达将士对________之情。
(2)第八单元我们掌握了不少读书的方法,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___________里,我们知道要“_______好学,________下问”。宋代理学家朱嘉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曾国藩提醒我们读书要“三有”:“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庄严的军礼(节选)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脚步十分沉重。看见爸爸的身影,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张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身上沸腾了,他强忍着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敬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1)文中的“她”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陈司令员年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他体态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他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①他们站得更近,身体靠得更拢。
②老少两代军人相互理解,心心相印。
(4)哨兵的泪花是( )
①惭愧的泪。 ②后悔的泪。
③激动的泪。 ④害怕的泪。
10、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
①一滴雨的重量大概是蚊子的50倍,人们所谓的毛毛细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中型大巴车从天而降。更惨的是,如果雨下的够大,意味着一只在户外的蚊子每25秒就要被撞一次,照这样看,蚊子应该是下雨天都不敢出门的。但是,在这“大巴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这一谜题,科学家们用高速摄像机找到了答案。
③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而且它们的外壳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吸收撞击的能量。因此,蚊子在雨中可以继续飞行,而不必特别躲避或抵挡每一滴雨。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会通过瞬间加速下降化解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没想到,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④科学家们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⑤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它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⑥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作比较
B.列数字 打比方
C.列图表 作比较
D.列图表 打比方
(2)描述蚊子在雨中状态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悠然自得
B.坐以待毙
C.乐极生悲
D.无所适从
(3)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体重极轻
B.外壳具有弹性
C.翅膀或腿部结实
D.细毛具有疏水性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是
A.蚊子和大巴车的关系
B.科学家如何使用高速摄像机
C.科学家和工程师设计微型飞行器
D.蚊子在雨中飞行不被砸死的原因
11、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十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段选自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是_______。另外三部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理解合理的是( )
A.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诸葛亮胸有成竹,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这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12、阅读理解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________着,________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________去,又敏捷地向前________来,再用前脚________住蝉壳用力一________,又白又嫩的蝉尾就________了。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按原文填空。
【2】用“√”标出标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金蝉脱壳(qiào ké) 配合(pèi bèi)
【3】“金蝉脱壳”的本义是________,现用来比喻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段意:_______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________。
【5】蝉儿脱壳时,身体的各部分出壳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出壳的情景。
13、阅读。
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晩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白(_________) 期待(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读音很相近。
D.“我决定咬了牙”写出了作者决定自己读书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6】结合全文说说,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西湖的“绿”》节选,完成练习。
①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③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选自宗璞《西湖的“绿”》有删改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四处西湖盛景绿的特点,请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着画线的句子让我想到描写荷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借助文章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画掉。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_________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杭州亚运会的“名片”
中文名:2022年杭州亚运会
外文名:The 2022 Hangzhou Asian Games
办会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办赛原则:“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以杭州为主办城市,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协办。
比赛项目:截止目前,杭州亚运会拟设比赛项目40项,其中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
上一届:第18届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下一届:第20届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会徽
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亚运会一般每四年举办一次,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第19届。(______)
(2)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______)
(3)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参赛队伍,住宿、餐饮应当安排阔气些,这才符合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______)
(4)杭州亚运会决定设立比赛项目40项,其中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______)
(5)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是由主体图形、主办城市名称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______)
【2】结合材料,请你为杭州亚运会设计一则有创意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选文里,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点明主旨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指什么?创造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心系竹林(节选)
故乡的竹林是很大的一片,斜斜地长在山上。
竹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服,那么惬意。闭了眼,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未来……
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林中去寻找“竹节荪”。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立着的胡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bèng tiào( )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就会添上一份清香四溢的荪汤。初冬时,那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dǐ yù( )冬寒。于是到了冬天 当皑皑白雪压弯zhú shāo( )时 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里堆雪人 滚雪球 打雪仗 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依旧系在竹林里。
【1】按文中拼音提示,写词语。
【2】给文中画“ ”的句子加标点。
【3】文章围绕竹林写了4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竹林实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6】把下面句子描写的画面写具体。
故乡的竹林是很大的一片,斜斜地长在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供的材料,将文中画“﹏﹏﹏”的句子改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资料)
竹荪 | 一种菌类,寄生在枯竹根部,网状。 | 菌帽 | 深绿色 |
菌柄 | 圆柱状,雪白色。成熟时,高15—20厘米。顶端有网状菌幕,下垂如裙,8厘米长。 | ||
菌托 | 蛋形 粉红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一段的主要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2】这一段的段式是________。
【3】这一段主要写了松鼠的四肢________,行动________,小面孔________,小眼睛________,毛________色,________,大尾巴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飞。我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这位老师在读国语。(扩写)
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扩写)
22、按要求写句子。
1.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作家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场面,如升国旗、庆“六一”、一次生动的主题班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按一定顺序写一篇文章。注意:一定要写具体,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