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
A.庙会上,有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B.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C.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D.圆明园中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珍奇异宝。
2、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牛郎不仅勤劳肯干,而且心地善良。
B.虽然天上有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织女还是选择了在人间生活。
C.即使有千难万险,也不能阻挡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织女不但挣扎,而且还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你爹!”
3、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果断 武断
(1)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很( )。
(2)我对此事知之不祥,不能太( )。
严肃 严厉
(3)老师的声音( )而有力。
(4)爸爸对我的要求很( )。
神圣 神奇
(5)我们伟大祖国( )的领土,不容侵犯。
(6)九寨沟( )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4、诗文填空。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虞世南《蝉》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飞
(3)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
——朱用纯
(4)_____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6)“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出读这句诗想象到的景象(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句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考你。看看自己对课文理解了多少。
1.“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B. 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C. 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这是因为( )
A. 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B. 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 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3.填空。
长江三峡是由( )、( )和( )组成的,它是( )风景区,作者写了( )这一天三峡的秋景;同时,表达了( )的感情。
6、请将爱国诗句补充完整。
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陆游)
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于谦)
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李清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范仲淹)
7、看拼音,写词语。
1.海力布没有要zhēn băo________等chóu xiè________,他也fā shì________不说出宝石的秘密。但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jiāo jí________万分的他还是说出了实情。最终乡亲们得救了,他却变成了石头。
2.既然哥哥săo zi________要分家,牛郎也不再留恋xī han________什么。后来他同织女jié hūn________生子,他们打算这样幸福地过yí bèi zi__________,但是王母娘娘却狠心地把织女抓回了天宫。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父爱之舟》是一篇________,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________相见。课文以________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摘自2014年9月11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摘自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1】从以上阅读材料,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理所当然”的意思是_______,文中人们把______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2】选文描写了___、____两个情景,表现出了乡亲们______的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3】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概括为( )。
A.止步
B.礼让
C.友好攀谈
D.相背而行
【4】第二自然段中“美好的情感”指的是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a.照应开头 b.设置悬念 c.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走搭石的时候,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景?乡亲们会怎么做?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月亮和路灯
夜幕降临,天空好像拉出一块黑幕,大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月亮从黑幕的缝里悄悄地钻出来,顿时,大地一片银色。这时,路灯也亮了起来,像哨兵似的站在路边,给人们指路。
月亮有些不高兴了,他发现路灯的周围是那么明亮,简直要超过自己了。于是,他赶紧往高处升,高高地挂在天空。看到自己照亮了整个世界,月亮终于低头与路灯说话了:“喂,小路灯,你可以休息了,我已照亮了整个世界,你何必辛苦呢?”
月亮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这时乌云在练习跑步,他们跑到月亮面前停了下来,准备休息一下。“哗啦啦,哗啦啦”,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吓得月亮赶紧躲了起来。
第二天,月亮和路灯又见面了。
路灯轻蔑地望着生病的月亮说:“哎呀,月亮老兄,你还敢出来啊!昨天被雨淋的滋味好受吗?瞧,我就不怕淋雨。”月亮气得火冒三丈,说:“你算什么东西?当年我名震江湖时,你还没出世哩!没电源,你能如此明亮吗?”路灯听了直咬牙,反问道:“说说你自己吧,没有太阳,你会发光吗?哈哈哈……”话刚说了一半,路灯忽然灭了,原来是停电了!正巧,又一片乌云出来散步,把月亮挡住了。于是大地陷入了一片漆黑……
【1】按时间先后顺序,把短文分为两段,用“∥”表示。
【2】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填上字母。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①路灯也亮了起来,像哨兵似的站在路边,给人们指路。________
②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吓得月亮赶紧躲了起来。________
③说说你自己吧,没有太阳,你会发光吗?________
【3】按要求改写句子。
乌云把月亮挡住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开心阅读。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___________”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
径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二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中品味:
(1) 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_______________感到惊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_______ ”上。
【4】深层探究:
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月牙泉(节选)
罗彩君
走近月牙泉,沙漠驼铃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声声入耳,如同仙乐。放眼望去,只见沙漠中竖立着一块石碑,刻着“第一泉”。
依偎在泉边白色的栅栏上,我静静地、仔仔细细地品味着月牙泉,与她进行无声的交流,用心聆听她的呼吸。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你看那一潭碧水,就是她那明亮的眼眸,那茂密的绿色芦苇就是她长长的睫毛,那四周金色的鸣沙山,就是她诱人的眼皮了,忠实地保护着她。月牙泉就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时刻仰望着蓝天白云,守护着她温暖的家园——月泉阁。
据记载,月泉阁位于月牙泉南岸,原有庙宇一百余间,亭殿楼阁,辉煌大气,游人登亭观赏,享受大自然妙趣,思索这沙漠奇观,无不 。可惜动乱年代,古刹胜迹,毁于一旦,让人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月泉阁是重建的,虽然没有原来的 ,但也不失精致典雅,仿古建筑, 。月牙泉和月泉阁、鸣沙山相依相偎,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 数以万计的游人。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古色古香 气势恢弘 赏心悦目 四面八方
【2】把“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声声入耳”,你有没有想起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牙泉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月牙泉面积大幅缩减。为了不让月牙泉消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瑞士(节选)
朱自清
瑞士有“欧洲的公园”之称。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而且除了好风景似乎就没有什么别的。这大半由于天然,小半也是人工。瑞士人似乎是靠游客活的,只看很小的地方也有若干的旅馆就知道。他们拼命地筑铁道通轮船,让爱逛山的爱游湖的都有落儿,而且车船两便,票在手里,爱怎么走就怎么走。瑞士是山国,铁道依山而筑,隧道极少,所以老是高高低低,有时像差得很远的。还有一种爬山铁道,这儿特别多。狭狭的双轨之间,另加一条特别轨,有时是一个个方格儿,有时是一个个钧子,车底下带一种齿轮似的东西,一步步咬着这些方格儿,这些钩子,慢慢地爬上爬下。这种铁道不用说工程大极了,有些简直是笔陡笔陡的。
逛山的味道实在比游湖好。瑞士的湖水一律是淡蓝的,真正平得像镜子一样。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着阴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块儿,人如在睡里梦里。也有风大的时候,那时水上便皱起粼粼的细纹,有点像颦眉的西子。可是这些变幻的光景在岸上或山上才能整个儿看见,在湖里倒不能领略许多。况且轮船走得究竟慢些,常觉得看来看去还是湖,不免也腻味。逛山就不同,一会儿看见湖,一会儿看不见,本来湖在左边,不知怎么一转弯,忽然挪到右边了。湖上固然可以看山,山上还可看山,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尽。山上不但可以看山,还可以看谷,稀稀疏疏错错落落的房舍,仿佛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在山肚里,在山脚下。看风景能够流连低回固然高雅,但目不暇接地过去,新境界层出不穷,也未尝不淋漓痛快,坐火车逛山便是这个办法。
【1】结合选文内容,理解下面的词语。
(1)重峦叠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层出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瑞士为什么有“欧洲的公园”之称?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瑞士的湖水。
【4】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逛山的味道实在比游湖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
不如与雪鸮(xiāo)为邻
身体强壮的母雪雁和头脑聪慧的母黑雁,每年夏天都要飞往北极产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ー一北极狐,狡猾的北极狐喜欢以新鲜的雁蛋做早餐,而一只母雁一年仅可以产5颗珍贵的雁蛋。
雪雁体型庞大、群居生活,它们通常依靠强大的群体力量,击退北极狐的进攻。可是,北极狐并未被雁群的气势所吓倒,它的优势很明显,行动迅速、身手敏捷。它总会有办法,千方百计将成年雁赶出巢穴。最终,热乎乎、圆滚滚的雁蛋还是被北极狐叼到嘴里。回望不雪雁夫妇伸长脖颈,围着破损的巢穴哀号,北极狐一脸坏笑,撒腿点蹄扬长而去。
看来,仅仅倚仗强壮,还是不能摆脱被天敌侵袭的命运。那么,头脑聪慧的黑雁是否可以在这场战争中胜出呢?
黑雁比雪雁身形稍小,常离群索居。夏天的北极,绿意融融,母黑雁在茂密的草丛中,不时掸掸羽毛,伸伸头颈,转动着机警的黑眼晴。北极狐巡行在广袤(mào)的原野上,这家伙换上了棕色的夏装,看上去格外矫健潇洒。母黑雁的“避身法”可难不住它,北极狐会嗅到几千米外的食物。这天,母黑雁正独自待在巢穴里,它的伴侣到外面觅食去了。想到将会有新鲜的雁蛋吃,北极狐开心地甩了甩骄傲的尾巴,一步一步向母黑雁逼近。正在这千钓一发的时刻,随着一声尖厉的嘶鸣,一只雄雪鸮(xiāo)从天而降,展爪掠向北极狐的眼晴。如果不是躲闪及时,英俊的北极狐早就成了独眼狐,它只得飞速逃离,再也不敢试图在周围觅食…
原来,聪慧的母黑雁是“择邻而居”,它把家建在猛禽雪鸮的巢穴附近。雪鸮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它决不允许北极狐靠近它的巢穴。当北极狐来袭时,母黑雁只需坐观其变,让邻居担负起抵御入侵者的重任即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遇到强大自己多倍的対手,与其无效反抗,不如借力使力,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1】关于黑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雁身形不小,通常离群索居。
B. 与雪鸮做邻居,黑雁颇为放心。
C. 母黑雁的“避身法”总能逃过北极狐的眼睛。
D. 黑雁没有雪雁聪明。
【2】下列关于北极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极狐是雪雁和黑雁共同的敌人,也是雪鸮的敌人。
B. 北极狐行动迅速、身手敏捷。
C. 换上白色夏装的北极狐,看上去格外矫健潇洒。
D. 雪鸮使北极狐再也不敢试图在周围觅食。
【3】遇到强大自己多倍的对手,我们可以:( )
A. 向他认输,求他放过自己。
B. 借力使力,攻克对手。
C. 找个地方躲起来,尽量不让对手找到。
D. 听天由命。
17、阅读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和______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______。
【2】把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课文最后的点睛之笔,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8、课外拓展阅读。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 安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蹦跳)。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 缓缓)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这句话中的动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一段属于________描写,第二段属于________描写。这两段话就像两幅画,请给每个画面起一个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保罗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经常同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或别的故事。
②一天晚上,保罗在忙着刷田径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几遍了,实在有点腻了。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③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在明天的短跑赛中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啰?”
④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⑤“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对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⑥“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⑦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⑧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罗则认为乌龟能取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多选)(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4】致使父亲遇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无法进一步证实乌龟取胜的原因。
B.儿子对已“听腻的”的寓言故事不再感兴趣。
C.儿子死钻“牛角尖”而固执己见。
D.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
【5】文中父亲和保罗对待乌龟取胜的原因看法不同,你认为乌龟取胜是什么原因呢?试着说说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能每天早晨做你的听众吗?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1)你能永远永远为我守住这个秘密吗?
(2)你能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吗?
2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栋大楼很高。(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等待——他皱着眉,在站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踮脚望望远处,一会儿看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体会词语表现的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芳草地。
对话描写就像一扇窗,让人透过这扇窗可以看见精彩的故事。生动的对话描写,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外貌与内心世界。今天的习作,就写发生在你和家人之间的一件事。千万注意,要让你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