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河北承德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猎物 叮嘱 恩人

    B.报答 珍宝 迟廷

    C.感激 重谢 崩塌

    D.焦急 后悔 扶着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的是(  )

    A.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那样淘气。

    B.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C.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D.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克勤于邦,______

    (2) _______,戒奢以俭。

    (3)由俭入奢________,由奢入俭_____

    (4)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

  • 5、拼音写词语

      cǎo méi yīn qín   xuàn yào   shān luán

    ( )   (   ) (   )  ( )

      wèi suì qīng chè yòu zhì fèng huáng

    ( ) (   )(   )   ( )

      yáo yè   yùn hán chún pǔ   kù  shǔ

    (   )   (   ) ( )  ( )

    xū  huàn   xuān  huá   zūn róng

    (   ) (   ) ( )

  • 6、看拼音写词语。

    sǎo zi_____ shèng fàn_____ pū chuáng_____ qĪn mì_____

    pú shàn_____ jiā chǎn_____ hǎo dǎi_____ duì dài_____

    xĪ han_____ liáng shi_____ wēi ruò_____ shā yĪ_____

    qĪ_____ wǎn xiá_____ yún xiá_____ yóu yǒng_____

  • 7、我能把词语选填到合适的地方。

    毛嘟嘟 胖乎乎 蓝悠悠 圆滚滚

    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趣。那穿行在花

    间的蜜蜂是(   )的,(   )的;那生长在路边的狗尾巴草是(   )

    的;就连那天空也是(   )的。

  • 8、辨字组词。

    晓(______    拖(_____   绷(______  瑞(______  诊(______  审(______

    挠(______    施(_____   棚(______  端(______  珍(______  宙(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狼吞虎咽(______) 意味悠长(______)

    【3】在文中用“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 了下去,立刻 了背,立刻又将头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 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表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进行了________描写。反复出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还涉及了母亲旁边的一个女人,是不是多余之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选文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没用那一元五角钱买书却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 )歌谣             ( )岩石

    ( )树叶             ( )音符

    【2】读选文第5自然段,理解文意后填空。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_____美。

    【3】选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一首描写雨景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类文阅读。

    故乡的冻梨(节选)

    余平

    故乡人做冻梨一般选用大白梨,做法也非常简单,只需把买来的大白梨洗净擦干,放在室外存储,在天寒地冻的故乡,只要冻上三四天,大白梨就变成外皮黑色的冻梨了。

    吃冻梨时要有耐性,如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样,若心急也一样品不出冻梨味。直接把冻梨拿着吃,咬在嘴里的梨像块冰,在嘴里含也不是,咽也不是,嚼也不是,吐也不是。故乡人吃前都会把冻梨放在盛水的盆中化冻,他们把化冻叫成。待冻梨表面厚厚的冰层逐渐软化,去除包围着冻梨的冰渣儿,冻梨此时已经软了。缓透了的冻梨果肉软滑,果汁甘甜,特别是饭后吃上几口,颇为惬意

    多年前离开了故乡去南方生活,每到冬天我就愈发怀念故乡冻梨的美味。我曾多次试着把大白梨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可这样做出来的冻梨不是在故乡风霜雨雪中完成蜕变的,吃在嘴里,虽说也绵软也甘甜,但味道就是没有故乡的冻梨地道。原来,人的记忆可能会模糊、黯淡,但是人的味蕾永远不会欺骗和背叛,因为味蕾深处是故乡。

    1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惬意——______)   蜕变——______)   黯淡——______

    2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冰箱里做冻梨,可是味道没有故乡的地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憋,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座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日:“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日:“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日:“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日:“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日:“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1】结合语境,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笑容可掬:______

    骇然:______

    【2】这篇文章的情节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起因(第①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2)发展(第②段):______

    (3)高潮(第③④段):______

    (4)结局(第⑤⑥段):______

    【3】孔明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用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

    (1)不弃城逃走的原因:______

    (2)敢使用空城计的原因: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商时期,统治者信奉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色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年的沉寂。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文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把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大量的刻字骨中,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材料二]

    [材料三]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纤细。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圈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请填写下列表格。

    字体

    使用时间

    字形特点

    甲骨文

    商周时期

    象形性较强,线条纤细

    金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小篆

    ______________

    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隶书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楷书

    魏晋时期出现,南北朝开始通行,至今

    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止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刻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______

    ②有些字的字形,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与中后期的小策、隶书、楷书相比差别很大。(______

    ③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______

    ④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小篆。(______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请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扶持——( )        附属——( )

    【2】仔细阅读选文,说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外貌各有什么特点_____

    【3】“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阐明了________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在五根手指中,你最喜欢哪一根手指,为什么?______

  • 16、快乐阅读。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dǔ dù)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yūn yùn),(漂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既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zháo zhuó)实迷人。

    【1】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读画“ ”的句子,填空。

    (1)句中“固然”可以用_____代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夜”的美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加点的短语让我们体会到了景物的_________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说明文,完成练习题。

    冷血动物的热血生活

    提到“冷血动物”,有些人或许以为,因为这些动物的“血”是冷的,所以才叫它们“冷血动物”。其实,“冷血动物”的正确名称应该是“外温动物”或“变温动物”,是指体温不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是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大部分的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等都是外温动物。虽然顶着“冷血动物”的头衔,不过很多冷血动物的体温并不低,它们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暂时的、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过着“热血澎湃”的精彩生活。

    有些蟒蛇在孵蛋的时候会通过身体痉挛性收缩来提高体温,使体温比环境温度高7℃左右;有一种高山蜥蜴,靠从太阳那里吸收光热,能在气温接近0℃的条件下,将自己的体温提高到约30℃;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鬣(liè)蜥蜴,它的体温只比人类的体温低1℃~2℃:还有一种沙冠壁虎,它习惯在炎热的中午活动,那时它的休温会超过45℃,而这个体温几乎能将所有哺乳动物置于死地!

    虽然冷血动物看上去好像只能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温度,天气热时它们的身休也热,天气冷时它们的身体也冷,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并不循规蹈矩的冷血动物。昆虫被划分为冷血动物,而且在低温环境下,大多数昆虫的行动确实会变得迟缓很多。但有些昆虫,如某些蛾类、蝴蝶类、黄蜂类昆虫,在低温环境下却可以通过“颤抖”来提高飞行肌的温度,让自己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10℃~20℃。比如凤凰蛾,在1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它仍然可以快速飞行和取食,而这时它的飞行肌温度至少为35℃。

    蜜蜂等群居性昆虫也可以利用肌肉运动和水分蒸发来调节蜂巢的温度。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蜜蜂们会群集在一起,让蜂巢的中心温度保持在20℃以上,甚至30℃以上。蜜蜂甚至把这种“绝技”当作武器,用来对付入侵的黄蜂,蜂巢如果遇到黄蜂袭击,蜜蜂们就会围住黄蜂,用高温将它“烤”死!

    以前,动物学家将鱼类归为冷血动物,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极少数鱼的体温并不“冷”,甚至能高出水温10℃~20℃,如金枪鱼、大白鲨等。这些“热血”鱼儿打破了动物进化的常规,展现了生物进化过程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所以说,冷血动物并不都是“冷”的,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它们其实一直都在进化。

    (选自《小百科》,有删减)

    【1】能在低温环境下通过“颤抖”提高飞行肌温度的动物是下列哪一项?(       

    A.蝴蝶

    B.蟒蛇

    C.蜥蜴

    D.金枪鱼

    【2】“蜜蜂甚至把这种‘绝技’当做武器”中“绝技”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A.围住黄蜂

    B.吸收光热

    C.快速飞行

    D.调节蜂巢温度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A.作比较       分类别

    B.列数字       打比方

    C.作比较       打比方

    D.举例子       列数字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大多数冷血动物的体温都很低。

    B.大部分爬行类动物都是外温动物。

    C.大多数昆虫在低温环境下行动会变得迟缓。

    D.大白鲨的体温并不冷,甚至能高出水温10℃~20℃。

    【5】如果你是《小百科》的编辑,会把《冷血动物的热血生活》编在下列栏目的哪一项?(       

    A.《小百科·旅游》

    B.《小百科·生物》

    C.《小百科·文化》

    D.《小百科·社会》

    【6】“比如凤凰蛾,在10℃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它仍然可以快速飞行和取食,而这时它的飞行肌温度至少为35℃”这一句中“至少”一词能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

    【7】为什么说很多冷血动物过着“热血澎湃”的精彩生活?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至少2点)

    ________

  • 18、阅读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宽,水小时,鼓足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岩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对岸便是生产队的大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便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早晨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紫罗蓝□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A、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情更美好。(   )

    B、形容变化极大。(   )

    C、比喻色彩鲜艳、纷繁或式样繁多。(   )

    2、根据短文的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色彩  (   )的流水声  (   )的早霞

    3、给文中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句话运用了____ ____两种修辞手法.

    (2)、这句话共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4、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①、点明中心;②、过渡段,和上文是递进阶段;③过渡段,和上文是转折关系)

  • 19、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光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上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⑨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⑩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想出的既不花钱又可以知道女儿一切安好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⑨自然段中的“即刻”“昂首”你能体会到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能表现“我”尽量为家庭节省开支的做法(多项选择)____

    A.日常开销靠特困生补助和奖学金。   B.所用物品是家里带去的,没花钱买。

    C.用稿费买马海毛为父亲织围巾。   D.大学四年没有回家一次。

    E.用最节约的方式与家里通讯。

    4文章结尾处,“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父亲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把父亲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艾迪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我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__________________

    (2)庞涓想了想说:“孙膑是齐国人,怎么会忘记故国呢?”

    __________________

    (3)她问儿子:“孩子,你都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

    __________________

    (5)张叔对我说:“你要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

    (6)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说:“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7)爸爸说:“如果明天是晴天,我们全家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他对明明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他乡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皎洁、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一天,十天,一百天,转眼间冬去春来,满树的叶儿黄了又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动(静)之美。

    A.大课间活动时的校园             B.清晨的涪江河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4处错误。

    墙角的花儿差不多已经全开了。凌霄花、三角梅,蔷薇交相辉映,漂亮极了!你瞧,凌宵花的花藤拾壁而上的游龙,爬满了整个墙面。一顺朝下的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嫩黄嫩黄的小花蕊,真是让人觉得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2023年,最新城市评级出炉,东莞晋升为全国超大城市。东莞现在的繁荣与发展,也让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未来的东莞会怎样呢?请你发挥想象以“_____年后的东莞”为题,大胆想象,写一写东莞各方面的大变化,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