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全是描写国家兴盛景象的一组是( )
A.政通人和 兵荒马乱 太平盛世
B.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C.民不聊生 多事之秋 夜不闭户
D.哀鸿遍野 内忧外患 生灵涂炭
2、为字选择符合句意的解释。
(1)断:①断绝 ②判断 ③断开
a. 天门中断楚江开。( )
b. 我们如果不节约用水,这座城市就有断水的危险。( )
c. 我敢断定,这件事是小明做的。( )
(2)题:①书写 ②写在书籍、字画前面的文字
a. 这本书的题跋写得十分精彩。( )
b. 题临安邸( )
(3)休:①停止;罢休 ②休息 ③吉庆;欢乐
a. 会议出现了问题,只好暂时休会。( )
b. 爸爸休假了,终于可以和我一起玩了。( )
c. 你是我朋友,我们休戚与共。( )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仙鹤 镜匣 色素 B. 黄昏 恩慧 播种
C. 爱慕 成熟 分咐 D. 罗筐 外婆 糕饼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落花生》一课后我们知道了:人要做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的毁灭是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一更,__________,聒碎乡心__________,故园__________。”以上诗句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5.________,________,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锤定音。(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蓟____北 踌_____躇 水寨_____ 威吓_____ 镌____刻
绷____带 黯_____然 眷_____恋 逛_____街 涕____泪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晋代道教学家葛洪曾用“________,________”告诫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时间。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性。
(2)《将相和》一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 的可贵品质。
7、回顾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按要求作答。
(1)把成语补充完整。
①得意忘(______) ②应接不(______) ③国(______)民安
④兴高(______)烈 ⑤气(______)败坏 ⑥同心(______)力
(2)成语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都含有高兴的意思,但它们的感情色彩却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注意体现出成语的感情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但正是这场灾难让世界见证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请结合你这一年的相关见闻,用具体情景把成语③或成语⑥的意思通过一段话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⑤用俗语还可以这样表达: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组成语
( )天( )接 ( )不( )睛 ( )副( )实 连( )不( )( )淡( )奇
( )地( )起 ( )然( )同 ( )势( )礴 严( )酷( )万( )深( )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写下来。(至少4个)
9、课内赏析苑。
陶校长的演讲(片断)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 )讲究“公德”,( )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这段话要求“我们”从________这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私德”指个人的品德修养。
B.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C. “建筑人格长城”指修建长城的人具有高尚的品格。
D. “公德”指公共道德。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一条腿也能站起来
沈岳明
新来的同事曾晓雪是个漂亮而时尚的女孩,在工作上特别热情,生活上也喜欢打扮自己。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充满活力的笑容感染着所有同事。
有一天,同事们经过一座天桥的时候遇上了一个断了一条腿的男人正半跪在路边向人乞讨。有的给男人丢一个硬币,有的装作没看见径直走了过去,谁也没想到曾晓雪会拿出张50元的钞票递了过去。可是,就在男人伸手去接的时候,她又突然将钱拿了回来,说:“你站起来,这钱便是你的了。”
那个男人疑惑地望着曾晓雪,伸出的手不知道是不是该收回去,更不知道该不该站起来。他本来就是想要博取人们的同情才跪在这里的,既然能够站起来,还有谁会给他钱呢?正在为难之际,一个女同事劝曾晓雪:“算了,跟一个残疾人较什么劲,你没看到他断了一条腿吗?”
谁知平常爱笑的曾晓雪一反常态地板起了面孔:“残疾人怎么啦,残疾人就应该跪在这里乞讨吗?虽然我们的人残疾了,但我们的心不能残疾!这位大哥,你想要这张钞票,就站起来从我的手里将它拿过去!”
最终,男人还是禁不住诱惑,在拐杖的支撑下用一条腿站了起来。曾晓雪笑了:“这就对了,以后千万别跪在这里乞讨了,因为你还有一条腿可以站起来!”她将钱塞进男人的手里后,突然当着男人的面掀起了自己的裙子:“大哥,你看,我也跟你一样只有一条腿,我有一条腿是假的!”
男人像被电击了一般怔住了,想把钱还给曾晓雪,可地已经走远了。我们也怔住了,谁也没想到她的腿居然有一条是假的。
后来,当我们经过天桥的时候,依然能够看见那个男人跪在那里,不同的是,他不再乞讨,而是跪在那里给人擦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博取: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反常态: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最能表现本文中心的句子。
【3】曾晓雪为什么要让那个男子站起来拿钱?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对曾晓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突出曾晓雪活泼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B.暗示后面将发生的事情与曾晓雪的性格特点有关。
C.开篇点题,告诉我们对生活要有热情和活力。
D.一是与下文曾晓雪自曝身患残疾真相形成强烈反差,二是为下文她以自己的经历鼓励男子站起来做铺垫,使人物身残志坚、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形象更加突出。
【5】生活中,你遇到过曾晓雪这样身残志坚的人吗?用简要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天上之“河”
在晴朗的夏夜,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从东北向南横跨天空的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一泻千里,这就是银河。
银河并不是一条大河,它是由密集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这个庞大的恒星体系叫银河系。银河系的外形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从正面看像一个急流中的(旋涡 漩涡),从侧面看有点像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3000——6500光年。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的地方。我们从太阳系向周围看银河,只能看到一条(实际上是半条)光带。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1000——2000亿颗。
银河系也在自转,越靠近银河中心,自转越快,银河系边缘自转缓慢。我们的太阳系以每秒约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5亿年才能转一圈。现在已知,银河系中心为一个球状体,这个球状体有(具烈 剧烈)的活动,有大量气体从银心向外扩张着,银心是一个很强的射电源和高能辐射源,银心的质量约相当于几百万个太阳质量。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一泻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银河是由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______
(2)银河系的外形从侧面看像投掷的铁饼。______
(3)“银心的质量约相当于几百万个太阳质量”一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_
【5】想一想,写出一句跟银河有关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关于银河的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
乡情
陈德才
①但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__________;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的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对陌生世界的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 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生命对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这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1】甲乙丙丁四处应引用的句子各是: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给第②自然段横线处再续两句话,与前文句式相似、内容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应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鸵鸟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 蜕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 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jìn jìng)风力, 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 一步可以(迈出 跨出)7米远, 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 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jǐng jìng)平贴地面, 钻进沙堆, 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shì zhì)息死亡。有时鸵鸟 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躲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
(1)方法一:
例句:
(2)方法二:
例句:
(3)方法三:
例句:
14、阅读《快手刘》(节选),完成小题。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荼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地下钻过去的?
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己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那时过40多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快乐呢!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便宣的价格。______
(2)形容话多,说不恰当的话。______
【2】快手刘,外貌特点:__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特长: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选择合适的选项。
A.扬扬得意 B.疑惑不解 C.信心满满
(1)“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______
(2)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______
(3)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肃静的手术室,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切除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周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阖(hé)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他,急忙转身返回。总理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知道。”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抽泣,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总理正受着癌症的折磨。虽然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凹陷下去,但是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务人员给他喂饭。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他紧紧捏住医务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来,给我数数。”“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三!”……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呵!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_____) 愉快(_____) 狭窄(_____)
强壮(_____) 奉献(_____) 首先(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义。
(1)倾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炯炯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治之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癌症不是不治之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咽下一口饭,周总理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1)“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以换成成语:(_____)
(2)李冰“热泪夺眶而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做一做。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啊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放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实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3】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4】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17、理解与感悟。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_____________。
【2】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果实是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 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18、课内阅读我最棒。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______)逼近——(______)不可计数——(_______)
【3】这一段作者从 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______和______。作者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观察的。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大榕树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赤道的风吹乱了外祖父那梳理得很整齐的银发。
缩句:
(2)湖面泛起波纹。
扩句: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成陈述句:
(4)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改成比喻句:
(5)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
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事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走了__________,也带走了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______即景
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等,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风光,写出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