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汉字书写要求有误的是( )
A.“慕”:字头正、下对齐,撇捺舒展点靠上。
B.“堡”:上长下短,底横伸长。
C.“悔”:一正一斜重心稳,左右对齐主次明。
D.“乃”:横折折折钩的横要斜,上面折角大,下面折角小。
2、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1)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激动 激烈 激励)着我们前进。
(2)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我于是日日(盼望 希望 期望)新年。
(3)风停了,雨住了,中山公园的湖面又(宁静 平静 安静)下来。
(4)虽然周总理职务很高,但是他的生活很(简单 简朴 简便)。
3、“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这句话描写的具体情景是下列( )这个词的意思。
A.喋喋不休
B.悠然自得
C.左右为难
D.奋不顾身
4、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在_____,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_____。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____。
(2)____,从来急;天地转,_____。一万年太久,____。(毛泽东)
5、填表。
语句 | 主要描写方法 | 描写的人物 | 出处 |
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 语言描写 | _____ | _____ |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 _____ | 武松 | _____ |
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他便了。 | _____ | _____ | 《三国演义》 |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应接不(______) 千(______)一(______) 众星(______)
(______)如生 (______)情(______)意 安(______)乐(______)
(______)不聊生 气(______)败(______)
(1)看到敌人鼻子都气歪了的样子,小雨来虽然身上很疼,心里却很高兴。
画线部分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2)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迎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3)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选词填空)
7、古诗词补充。
(1)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陆游
(2)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已亥杂诗》——龚自珍
(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朱熹
(4)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 《渔歌子》——张志和
(5)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 《送安摩秀才失解西归》——苏 轼
(6)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相思》——纳兰性德
8、形近字组词。
怯( ) 拖( ) 竟( ) 免( )
却( ) 托( ) 境( ) 挽( )
9、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①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②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并告诉卖糖的人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③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④在我生日聚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蛋糕推过来让我吹蜡烛的,是我妈。
⑤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总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⑥记得有一次,妈叫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叫爸爸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儿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⑦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差不多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只寄过一封短信给我,说因为我不在草坪上踢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⑧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⑨我出嫁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操(xǐng)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⑩从小到大,我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⑪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看到短文的题目,你将提出怎样的问题?(一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自然段的内容,并写出这件事反映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相同的场景,父亲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请你用“ ”画出第4自然段中父亲的表现,用“﹏﹏﹏”画出母亲的表现。
【4】短文第6自然段【】里的句子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方法?
【5】第9自然段中,从母亲“掉眼泪”可以看出__________从父亲“大声擤了一下鼻子”可以看出___________
【6】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是“父亲的爱”,文中却用很多文字描写母亲的爱,这样写会不会因此削弱文章的主题?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 “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4】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爱读书
开间书店,大大地满足了我的读书愿望。
从识字开始,书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小时候要读到书是很困难的,往往为了在伙伴间借的一本书,需要付出给人家说小话、送好吃的、帮人家干活、替人家做作业等等,即便是借到手还要限定时间。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看书大都在煤油灯下,父母又不让长时间看,不是为了保护眼睛,更多的是因为点灯耗油,要知道买煤油是家庭支出必需的一部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要精打细算的。后来因为爸爸在单位可以找人要到点柴油,这样看书的时间就可以相对地延长些,可看完书的后果是鼻孔和眼圈都是黑的。
小时候到邻居和亲戚家串门我很少说话,大多是靠在墙壁看。那时农村没有什么家庭装修,全部都是沙土抹的墙面,完后在沙土墙面上糊上报纸或者书纸,大多数家庭的顶棚也都是用报纸被糊的。于是,这些报纸和书纸便成了我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可以说是我的墙壁学堂,尽管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抑或是情节,但也大大开阔了我儿时的眼界,知道的东西之多很让伙伴们艳羡。
那时候很盼望过年,不是为了吃好东西、穿新衣、放鞭炮,因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而那个年代年画的大部分是一些革命电影的剧照,于是我便走遍了我能去的邻居和亲戚家,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阅看。
那时任何家底是没有为孩子买书看的支出项目的,哪怕是孩子自己卖废品、卖药材的收入都要上交,做为家底的生活所用。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上山抓来的蝎子卖给收购站,用换来的钱买了两本连环画,为了怕被父母发现,我便把这两本连环画藏在房后,并用一块小石板盖上。谁知道当天夜里下大雨,而藏书的地方正是一个水道沟。等天亮后我去拿时,那两本连环画早已被雨水冲到不知哪里去了。我难过地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还不敢对父母说,默默地顺着水道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这件事,直到我参加工作之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对父母说起,父母在笑过之后难免有一份伤心和愧疚。
套用一句赵本山小品的台词:我的知识都学杂了。通过墙壁学堂点燃了我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和知识面,不管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卦等等,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影迹。
现在好了,我有了自己的书店,闲暇时随手拿来一本书,惬意地浏览把玩,那份愉悦和恬淡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我为读书狂
我常想,假如我不识得字,这病中一百八十天的时光,如何消磨得下去?
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
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的文字工具,并不锐利,而我所看到的书,又多半是很难攻破的。但即使我读到的对我是些不熟习的东西,而“熟能生巧”,一个字形的反复呈现,这个字的意义,也会让我猜到一半。
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孤,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不幸的是,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聊斋志异》,把洗澡水都凉透了。母亲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
此后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成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
我记得当我八岁或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三个字,是“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
再大一点,我又看了两部“传奇”,如《再生缘》、《天雨花》等,都是女作家写的,七字一句的有韵的故事,中间也夹些说白,书中的主要角色,又都是很有才干的女孩子。如《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天雨花》中的左仪贞。故事都很曲折,最后还是大团圆。
以后我还看一些类似的书,如《凤双飞》,看过就没有印象了。
【1】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斑斑驳驳:_________ ②眼花缭乱________
【3】我能分别用两句简洁的话按顺序概括出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我爱读书》:_________ ②《我为读书狂》:________
【4】体会《我爱读书》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
【5】借助下列表格,分别对两篇文章的信息进行梳理。
文章名 | 找出看书时间的关键词 | 书的来源或书名(分点列举) | 阅读过程中做过的“疯狂事”(分点列举) |
《我爱读书》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
《我为读书狂》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12、阅读与理解
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您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颜色:__________。请用“颜色”的另一个意思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一)慈母情深(节选)
作者:梁晓声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二)母亲(节选)
作者:三毛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又开始重做评价。
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在这40多年与父亲结合的日子里,我从来没有看到一次她发怨气的样子。她是一个永不生气的母亲,这不是因为她脆弱,相反的,这是她的坚强。40多年,她就如一棵大树,在任何风雨里,护住父亲和我们四个孩子。
她从来没有讲过一次爱父亲的话,可是,父亲推迟回家吃晚餐时间的时候,母亲总是叫我们孩子们先吃,而她自己硬是饿着。巷子里的月光偷偷地溜进窗台,让原本温柔的母亲变得更温柔了。许是怕这清冷的月光带走了菜的温度,于是,不停地催促着我们:“赶紧吃,赶紧吃,多吃点!”说完又靠在摇椅上,微笑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她的余光会时不时地飘向窗外。若是突然楼道里传来“咚咚咚咚”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母亲摇晃的身姿便会戛然而止,嘴角微微上扬,仿佛这靠近的每一步都踩在她的心上……就这样,她等待着父亲归来,岁岁如是。
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围裙,系上又放下,没有缺过我们一餐饭。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其他地方走来走去。大门虽然没有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它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回想到这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
【1】读了语段,我觉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中“我”体会到母亲赚钱的不易。
B.“我”的怒声呵斥却换来母亲的一句“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原来,母亲不介意“我”对她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务。
C.语段(一)中母亲同事的两次“喊”,衬托出当时家境的贫困,母亲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当时的无可奈何。
D.两篇文章都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塑造母亲的形象。
【2】根据语段(二)内容,简要概括文中的三个场景。
【3】读下面两组句子,你觉得哪组句子能更好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
①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
②她是真正了解人生的人;她是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她是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
我觉得_______表达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语段(二),再结合下面资料,谈谈你对三毛母亲的看法?
(1)仔细阅读语段(二)你觉得三毛母亲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完下面的补充资料后,你对三毛母亲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母亲也曾年轻过,一张小照片里,三个女子坐在高高的水塔上,母亲的裙子被风卷起了一角,头发也往同一个方向飘扬着。
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了进入沪江大学新闻系就读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婚前的母亲是当年一个受着所谓“洋学堂”教育之下长大的当代女性。姐姐在上海出生之后,外祖父母催促母亲到大后方去与父亲团聚。就是那个年纪,一个小妇人怀抱着初生的婴儿,离别了父母,也永远离开了那个做女儿的家。
母亲如何在战乱中带着不满周岁的姐姐由上海长途跋涉到重庆,永远是我们做孩子的百听不厌的故事。我们没有想到过当时的心情以及毅力,只把这一段往事当成好听又刺激的冒险记录来对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习题。
恰逢绿洲公园重新植花,那么多花,拔起放在路边,也是浪费,我们就拿了几株红艳艳的花装进袋子里,想养点儿当作玩意儿。
我说,得装些土吧。妈妈说。这还用找土,到处都是,又没生在火星上,况且泥不好装。
我说,也是,拿了个塑料袋,也没别的工具,就出门找土去了。我们家很少养“活花”,只有几簇塑料郁金香。妈妈也爱花,但没时间照料,死了几株就没了兴趣。只是在过节时,收到几支花店里的花束,回家插在精致的瓶子里,是一种冷冷的美。
因为这株连名都叫不出来的花儿,我才想起,好久都没有看到泥土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雨后春笋般疯狂地生长,随之减少的是那松松软软的泥土。那坚硬的水泥把人和土地分开了,偶尔能看见路边的树,原指望在他的根基处刨出泥土的,谁知徒手刨到的是坚硬的水泥和瓦砾,以及一些看不清花纹的纸片。
气馁间,远远看见前面有建筑工地,一大堆土堆在那儿,上前仔细一看却是沙子,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伤感与失落。
小时候,乡下的土堆旁或带有泥土味儿的田野里,总会看到我和伙伴们的身影,用一身泥土换来的是大自然的亲切,自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回到家,脏兮兮的,大人们总会抱怨几句的,接着就帮我们拍掉身上的土,一下一下,那飞扬的泥土就承载着母亲的爱在空中欢唱着,跳跃着。
没找到泥土,我只好用沙子和水把那几株花栽在陶盆里,但我知道,没有泥土,他们便很难生长。
纯真的幼年,是在与泥土为伴中度过的;如今,只在钢筋混凝土中成长;泥土,你去了哪儿?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承担(______) 破土而出(______)
【2】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作者对钢筋混凝土的感伤,对泥土承载着童年的怀念。
【4】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选文前面的横线上。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结尾处“泥土,你去了哪儿?”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围绕太阳,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介绍了它的特点。
【2】为了说明太阳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①请分别用“_____”(直线)和“﹏﹏﹏”(波浪线)画出两句运用不同说明方法的句子。
②你画“_____”(直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你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课文以_________引出话题,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填空:
(1)鲸其实不属于鱼类,而是______________动物。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草船借箭(片段)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周瑜和诸葛亮的形象,下面最能概括选段中周瑜特点的是( )
A.疾恶如仇
B.忠厚老实
C.妒贤嫉能
D.神机妙算
【2】下列对画“——”句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周瑜信任诸葛亮,想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
B.周瑜心怀妒忌,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
C.军中缺箭,周瑜特别着急,只好请诸葛亮帮忙。
D.军情紧急,周瑜知人善任,委托诸葛亮造箭。
【3】根据提示写一写人物心中所想。
(1)诸葛亮说“愿意立下军令状”时,心中在想: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想:____
【4】“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诸葛亮的军令状该怎么写?
18、课内品读。
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司机紧急刹车,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司机和一位科考队员走下车来,准备将它赶走。
令人奇怪的是,任凭他俩怎么吆喝,那只老羚羊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车内其他人也都感到好奇,纷纷走下车来。
这时,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他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
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或词。
乞求:
噙:
(2)请你从文中找出描述藏羚羊急迫心情的词语。
(3)这篇文章描述了老羚羊的无助和对小羚羊的关怀。你能从选文中中出来有关词语描述这一情节的词语吗?
(4)你能体会出当时科考队员的泪水是怎样的一种泪吗?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的山野 _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_________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__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__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_________
【3】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会有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2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过年时,哪一种食物是你最喜欢的?把它介绍给大家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注意:1.可以分段介绍它的不同方面。2.写清楚它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