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作家和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剃头大师》
B.法布尔《蜜蜂》
C.萧红《火烧云》
D.叶圣陶《荷花》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胳臂(bì) 海滨(bīn) 膝盖(xī) 绽放(zhàn)
B.满载(zǎi) 树梢(shāo) 淙淙(zōng) 栎树(lì)
C.瑰丽(guī) 海参(shēn) 车轴(zhóu) 大夫(dài)
D.血丝(xiě) 镊子(niē) 迸发(bèng) 眼眶(kuàng)
3、全体航天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如果称赞航天人的这一精神,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B.不迁怒,不贰过。
C.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D.人心齐,泰山移。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微笑”是因为( )
A.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与男孩无关。
B.列宁既为灰雀回来而高兴,也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
5、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树 一( )鸟儿 一( )煤油灯
一( )灯 一( )大象 一( )电视机
6、看拼音,写词语。(5分)
7、根据所给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1.金黄 乳白 天蓝 银灰 ________ ________
2.甘苦 好恶 开关 胜负 ________ ________
3.假若 缘故 忧愁 明亮 ________ ________
4.鼓掌 安心 带头 守信 ________ ________
5.改善 提高 证实 打败 ________ ________
8、工整地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里。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课文精彩回放。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给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女儿很激动?用“﹏”在文中画出
3.我会对那两只归来的蜜蜂说:
10、阅读理解
读《小狗学叫》中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早晨,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一只狐狸听到了,心里(寻思 深思)着:公鸡终于来找我了,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狐狸真的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因为对狐狸来说,没有比小公鸡更(美味可口 鲜嫩多汁)的午餐了。可以想象,当它看见啼叫的是一只狗而不是小公鸡时,该是多么(绝望 失望)啊!那只狗蹲坐着,一声又一声地喔喔叫着。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为什么狐狸听到了叫声,认为是公鸡来找它了?(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不会叫的狗,为什么能把公鸡的叫声学得这么逼真呢?( )
A. 因为这只小狗很聪明,一学就会。
B. 因为这只小狗天天都刻苦地练习公鸡的叫声。
C. 因为这只小狗遇到了一位会“喔喔喔”叫的小公鸡。
11、课内阅读。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段话是从课文《 》中选出来的
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写在下面。
( )—( ) ( )—( ) ( )—( )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恍然大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刺猬的称呼在不断地变化着,一开始称它为_______,接着称它为________,最后又称它为________,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__逐步加深。
【3】对“刺猬偷枣”大致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滚扎枣 ②摇晃树枝 ③掉下树来 ④驮枣逃跑 ⑤归拢红枣
A.②③⑤①④ B.②③⑤④① C.②③①⑤④
【4】请用“ ”画出一句你认为生动的语句,并简要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登山人》回答问题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第三个人 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适可而止:
【3】用“——”画出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语句。
【4】用“ ”画出反映第三个人勇于攀登的词语。
【5】把短文分成两段,概括出第一段的意思。
【6】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A.说明人们做事要善于判断,适可而止。
B.说明人们处理问题有好的方式。
C.说明这座山很难攀登。
D.赞扬不畏险阻、勇于攀登的精神。
【7】你想对第三个人说些什么?写一写吧!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习作 呢 那就要像小姑娘瓦利娅那样 说 写 只有这样 你的作文才会
【1】给短文加上标点符号。
【2】把短文补充完整。
15、课内阅读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
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感触( ) 成就( )
自夸( ) 谦虚( )
3.“她是我的老师”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成为大作家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5.读了这段话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戴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森林被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严严实实的。(改为“把”宇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猬把枣树枝摇晃得哗哗作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列病句
1. 我们要爱护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师今天讲了一个迷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电灯是爱迪生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程强的姐姐是一名优良的企业家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夏天的上海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是四大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去做临时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着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昨天的作业小明也许肯定写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语言运用。
题目:我爱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写爷爷、妈妈、花、草以及小狗、小猫、玩具等。2.要写出你怎么爱,爱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爱。3.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