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热闹”一词说明了什么?( )
A.小城的凤凰树很多。
B.小城赏花的人很多 。
C.凤凰花争相斗艳,盛开怒放。
D.凤凰树上很多小动物显得热闹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投掷(zhènɡ)内外(lèi) 干燥(zào)
B.灼伤(zuó) 适应(shì) 积累(lěi)
C.末端(mò) 组成(zǔ) 记录(lù)
D.河豚(tén) 伶俐(lì) 展示(sì)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B.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C.他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4、《花的学校》文中作者把“花朵”比作( )
A. 学童 B. 雨点儿 C. 星星
5、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___的树林 __________的条纹
__________的鹿角 __________的大龙虾 __________的鸟粪
6、反义词:
陌生一一(________) 讨厌一一(________)
批评一一(________) 成功一一(________)
失望一一(________)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波澜( )( ) ( )( )澎湃 ( )举( )动
呢喃( )( ) 恍然( )( ) 蹑( )蹑( )
8、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ǔ zhī zhū yīn cǐ zhǔn bèi mǔ jī
fā chóu tǎo yàn piào liang zhù yì liàng shài
9、阅读。
竹篮打水
主人正在考虑派谁去打水的时候,竹篮自告奋勇,拍着胸脯说:“让我去,我准行!”
“你?”脸盆、铁桶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
“不就是水吗?”竹篮瞟了它们一眼,“主人交给我的任务,我哪一次没有完成过?我装过的东西,比你们多得多呢!”
脸盆、铁桶正想反驳,主人挥了挥手,说:“别吵了,别吵了,你们要以竹篮为榜样,什么活都要抢着干。”
竹篮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向河边去打水了。主人等了很久很久,还没见竹篮打水回来。
原来,竹篮红着脸,站在河边,不敢回来见主人。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比一比,再组词。
瞟(______) 飘(______)
请再写出两个带有“票”的字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主人交给我的任务,我哪一次没有完成过?(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竹篮一心想__________,可是它没有想到______________,最后它只能_________________。这就叫“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片段,完成练习。
肥皂泡(节选)
【语段一】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①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语段二】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②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语段一主要写的是( ),语段二主要写的是( )(填序号)
A.肥皂泡的特点。 B.“我”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 C.“我”由肥皂泡产生的想象。
【2】根据语段一的内容,把下面吹肥皂泡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蘸肥皂水→( )→( )→轻轻地扇送
【3】画线句子①中的“轻轻”体现了孩子们扇肥皂泡时动作的______。画线句子②中的“轻轻”写出了肥皂泡飞起来时______的状态,这句话中连用四个“那么”,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肥皂泡的______。
【4】作者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飞去了哪里?找出相关语句。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聂耳与国歌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深深感到了剧作家、诗人田汉。他创作了一部叫《风云儿女》的电影剧本,还写了一首叫《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为电影的主题歌。
年青的音乐家聂耳看到了这首歌词,那火一样燃烧的诗句使他非常激动,他主动请求为歌词谱曲。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着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仿佛看见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奋战。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化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
电影《风云儿女》一上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就响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这歌声,像山呼海啸,唱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心声;这歌声,似火山爆发,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歌声,像鼓点,象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抗日英雄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精读第3、4自然段,找出4个最能代表聂耳的想法,行动和心声的词语。
【3】品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国歌的创作和谱曲成功以后,在祖国抗战时期起了什么作用?
12、重点段落品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__________,又指(深层意思)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象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枣粽
用料:
干粽叶 适量
糯米 适量
干蜜枣 适量
步骤一:
干粽叶用温水浸泡6-8小时,糯米浸泡2小时,干蜜枣浸泡1小时左右待用。
步骤二:
“泡好的粽叶在沸水中煮5分钟左右,煮好后粽叶要泡在水里一边包一边用(防止包的时候粽叶干裂),粽叶的梗(ɡěnɡ)要稍微修剪一下,包的时候绳子一定要绑好,防止煮的时候糯米外露。粽子包好待用。
步骤三:
高压锅装水要浸过粽面,煮大约1小时左右即可。普通锅煮要2-3个小时。
小贴士:
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容易消化。
粽子最好趁热吃可滋养脾胃,放凉后吃很难消化,容易伤脾胃。
粽子热量高不宜多吃,吃多了对肠胃也不好。
粽子不宜做早餐,因为空腹吃粽子,糯米粘性高,会刺激胃酸分泌,可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
【1】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妈妈淘宝买回来的干粽叶,可以直接用来包粽子。(_____)
(2)粽子营养丰富,喜欢吃可以多吃一些。(_____)
(3)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不可以直接食用。(_____)
【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做法( )
A.粽子可以一次多包一些冻在冰箱,每天早上煮几个当作早餐,既方便又营养。
B.买回来的干粽叶要经过浸泡、修剪后才可以使用。
C.家里没有糯米,就可以用平时做米饭的白米来包粽子。
【3】妈妈睡觉前感觉有些饿了,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粽子正准备吃,这时被你看到了,你会怎样劝说妈妈?(至少运用文本中的两处信息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三改告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城。齐白石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去了教授职务,在家闭门谢客。
一天,几个日本人以买画为名,找到齐白石,对他(恶狠狠 虚情假意)地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齐白石(斩钉截铁 满怀歉意)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如果你们要我去日本,可以把我的脑袋拿去!”
几个日本人听了这话恼羞成怒,但又碍于齐白石的名声和才气,不敢发作,便(气冲冲 灰溜溜)地走了。齐白石心想: 于是,他当天就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外,上面写道:“中外官长买齐白石之画,可以派代表来,不必亲驾到门。自古以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然而告示贴出以后,还有敌人的爪牙前来纠缠。齐白石感到告示写的不够分量,就换上一个 “停止见客”的新告示。过了几天,齐白石觉得这个告示还不太妥当,干脆写了四个字贴在大门上:“白石已死”。
齐白石写了三次告示(a表现 b以事告人)显示(a表现 b以事告人)了他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1】联系课文内容,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圈出合适的词语。
【2】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括号里圈出“示”正确的解释。
【3】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齐白石当时的想法。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齐白石三改告示,他在第一次的告示中写道: 。这样写是因为 ;在第二次的告示中他写道: 。这样写是因为 ;第三次的告示是这样写的: 。
【5】读了课文,你认为齐白石是个怎样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鹬(yù)蚌(bàng)相争
鹬在天空中飞着,不住地朝下看,想找点儿食物吃。忽然,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呢。
“多好的一顿美餐啊!”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它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巴,不肯松开。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
蚌说:“ ”
鹬和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这时候走来一个渔翁,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1】联系上下文,把蚌想要说的话补写完整,下面内容最恰当的是( )
A.你不要再啄我的肉了,我好疼啊!
B.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
【2】下面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相似的是( )。
A.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照样子,试着写一写故事结尾时各个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
被抓住的蚌想:如果我早点儿放开鹬,就不会被人捉住了。
被抓住的鹬想:_______________。
得利的渔翁想: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凡事要坚持到底,绝不让步。
B.做事情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一味地相互争夺,让他人钻空子,最后一无所获。
16、按要求写句子。
(1)假如你是顾客,你会怎样向别人转述裁缝的这句话呢?
裁缝解释说:“根本不用,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并发挥想象,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写海底还会有哪些声音。
例: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街摆满了莴笋、韭菜、鸡鸭和农副产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例:李老师急得直跺脚。(仿写句子)
爷爷在地里干活,累得_________________
(2)你每天只顾着玩,怎么能学好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边的树被风吹得哗哗地响。(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圣地泗水春游时,小明遇到了一位外地朋友,他们互赠好书留念。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本寓言故事书,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中你印象深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丽丽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业差不多都写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在院里围墙的水泥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去超市买了桃子、香蕉、梨和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売,贝売只好寂静地躺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树上的叶子随风漂动。
___________
(2)我们盼望了很久、很长时间的假期终于来了。
___________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下面几组事物中选择一组,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①麦苗、白雪、青松 ②小鸟、竹林、亭子 ③蜻蜓、荷花、青蛙 ④铅笔、橡皮、小刀
提示: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