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培训机构以欺诈作假的形式诓骗消费者,这种行为性质恶劣,当以严惩。
B.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恭维。
C.要写好作文,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D.特朗普政府不顾全球各方的劝阻,一意孤行,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掀起了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窒息 躁热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B.畸形 平庸 眼花瞭乱 白手起家
C.娴熟 匿名 鹤立鸡群 深恶痛疾
D.愚钝 萤光 藏污纳垢 杳无音讯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全,都 (《桃花源记》陶渊明)
B.心乐之.伐竹取道。 乐,以……为乐. (《小石潭记》柳宗元)
C.得其船,便扶向路。 向,方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核舟记》魏学洢)
4、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晦暗(huì) 归省(xǐng) 羁绊(jī) 戛然而止(gá)
B.斡旋(wò) 褶皱(zhě) 龟裂(jūn) 暴风骤雨(zhòu)
C.缅怀(miǎn) 棱角(léng) 堕落(duò) 接踵而至(zhǒng)
D.矗立(chù) 翌日(yì) 绚丽(xuàn) 挑拨离间(bō)
5、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B.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直率地写出他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C.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迁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全诗充满求之不得的惆怅和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韵味悠长。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D.3月27日,泰兴市宣堡镇首届美食暨桃花节开幕,前来赏花踏青的人络绎不绝。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B.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你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D.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_________)(2)及后苑游猎(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9、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0、语文实践活动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诗句 | 出处 | 内涵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 志向坚定,奋斗不息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燮《竹石》 | ①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 ② |
(2)下面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相关经历,这段文字,很好地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内涵。作为“小小航天人”小记者的你如果有幸见到聂海胜,请你设计一个问题对他进行采访。(要求:设计的问题须与“自强不息”相关)。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十二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
11、默写(15分)
1、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3、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5、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1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①_____。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所乘的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他只身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想方设法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用简陋的工具搭建房子,②_______,尝试用烟叶治好了疟疾,……鲁滨逊凭着智慧和努力,在小岛上生活了28年。
13、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④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⑤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⑥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⑦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⑧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⑨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⑩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3】细读⑨段,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事
马卫
鸡哈寨早没有房子,相传,抗战时大学内迁,上面办过辅仁法学院,住过好几百人。解放后就没有房了,那眼井,也渐渐枯竭,现在仅有筷子大的泉水冒出。
上面没房,也没有人。直到那天,喜欢爬山的我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个棚,用化纤皮搭的,像儿时生产队看秋的棚那样显眼。
难道还有人住棚?
我这个人好奇,于是爬上寨,发现这棚不小,比以前看秋的棚大得多。
棚后,还垦出了一小块地,种着油麦菜、葱、丝瓜、南瓜、黄瓜、向日葵,还有几十株绿油油的玉米。
“有人吗?”我问。
这房子没有门,只有一道黑漆漆的门帘,油渍渍的。
我喊了几声,才听到回答。
终于,棚里钻出一位老人,头发、眉毛和胡子全白,脸上布满皱褶,他年纪应该很大了,或许是耳背,愣愣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来很久没有见过生人,他很寂寞,于是要我坐下,说说话。
“年轻人,我有房,可是住不了。”他一边拿出两本房产证,一边幽幽地说,“这是我的房改房。虽然偏远,可是福利房,当时只花了一万多块钱。”
我翻开,户名:朱本泉。原来是青田水泥厂的职工,我知道这家企业,在苎溪河畔,后来三峡移民搬迁,关闭了。
我翻出另一本,是商品房,在乌龙池三号区,80平方米。
“老人家,既然你有房,为啥还到这里来住?”我不解。
“唉,说起来……是家丑。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接我的班,后来企业关闭了,买断工龄。因为没文化,只能做力工,日子过得不好。所以,福利房一直由他住着,房产证我管。”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有一套呢?”
“这套是商品房,用尽了我一生积蓄。老伴去世后,我想再找个能相伴走完人生的人,可是,我儿子和儿媳妇坚决不同意。本来,他们有住房,却要搬回来住,好监视我。”
“他们就不理解老人也需要伴?而且也减轻他们的负担啊。”
“理解个屁。他们怕这套房子得不到手,如果我找了女人,他们就继承不了。”
我的心情沉重下来,因为这样的事,现实中不是一起两起。
我默默记下了老人儿子的名字:朱华敏……
我见到朱华敏时,他正在街头夜摊喝酒,上半身光着,下半身着短裤,吃着麻辣烫。
一番介绍后,他盯着我说:“我爹住哪里,关你屁事!”
“不关我事,可是,你爹在山上搭棚住,说出去也丢你的脸啊。”
“我丢啥脸,他才丢脸,都那把年纪了,还要找女人?老不正经!”说完又是一大口酒。
老人被儿子逼出了家门,这样的事,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允许。
我说:“就不怕你爹告你?”
他红着眼睛说:“告我?我还要告他呢!他非法同居!”
我哭笑不得,内心明白,这人是不折不扣地不讲理,再说下去,他也是油盐不进。
我把这事写成社会新闻,在本地都市报发表,并配了棚屋的照片。
我是真心想帮这位老人,别的不说,老人也有恋爱的自由,更有使用和支配自己房子的权利。
我再去鸡哈寨时,果然,那个棚没有了。我下山后打听,附近的农民说,几天前来了几个男人,把棚给拆了。
老人回家了?我为自己的正义之行而高兴,这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品质。我决定亲自上门去看看,一定要为老人争取住房的权利。
到了乌龙池,还没有进小区,就见地坝上正在办丧事。
哀乐袭击耳膜。
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抬眼望灵棚:朱本泉!那遗照,哭笑不得地望着我。
“他怎么就走了?一周前,我还见过他啊。”
有位老人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衣袖,阻止我问话。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带人拆了棚,老人和后找的老伴分手,回到家的第二天晚上,上吊自杀了。
那晚,我醉了,我恨自己,如果不是我多事,不报道那个棚的事,老人或许还能活下去。
我真多事!可是,面对山顶住棚的老人,我能不“多事”吗?
(选自《2017微型小说15》)
【1】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他年纪应该很大了,或许是耳背,愣愣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2)那遗照,哭笑不得地望着我。
【3】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子,作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提到“我真多事”,你认为文章中的“我”多事吗?
15、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幸福、勇敢、自信、忧伤······)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