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史家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格兰和中国核心经济区,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并无显著区分,西方没有明显优势。进入19世纪之后,中西经济发展判然两分,此即中西发展的“大分流”。导致中西出现“大分流”因素是( )
A.科技推动英格兰走上工业化道路
B.海禁使东亚徘徊于农耕的时代
C.科技进步,制度与思想文化变迁
D.缺失人文科技阻碍东亚工业化
2、西汉后期,儒家经典中“九族”一词演化为政治生活中的流行术语,异姓有服;东汉时“九族同姓”学说开始兴起,母族、妻族被从九族中剔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儒家独尊地位的形成
B.东汉豪强地主的影响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外戚干政的不断衰落
3、屯田是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汉代自武帝以来,在西域地区置田官屯田。此后,昭帝、宣帝、元帝置都护尉屯田,后汉光武帝以后列帝因之。这些措施
A.保证了军队给养
B.加强了边疆治理
C.加重了边民负担
D.抑制了土地兼并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旧式斗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说明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
A.中心在非洲
B.斗争有阶段性
C.发展不平衡
D.斗争对象不一致
5、东汉画像石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技法娴熟老练,艺术水平空前。如图是东汉“制车轮画像石”,该画像可以研究当时( )
A.诸侯势力不断膨胀
B.中华文化广泛传播
C.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D.百姓生活水平较高
6、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宣扬秦代替周是水德代替火德,并采用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如水德色尚黑,秦统一后,衣服、旗帜等“皆上黑”,与水德相应的数字是六,所以“符、法冠皆六寸”。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统性。秦始皇的这一举动是受到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影响而进行,这一学派和它的创始人是( )
A.荀子 儒家
B.韩非 法家
C.邹衍 阴阳家
D.李耳 道家
7、读下表,对表中人口数量异变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清 | 顺治十二年 | 1655年 | 1403万口 | 《清世祖实录》卷九十六 |
乾隆六年 | 1741年 | 14341万口 | 《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七 | |
清乾隆二十七年 | 1762年 | 20047万口 | 同前,卷六百七十七 | |
乾隆五十五年 | 1790年 | 30149万口 | 同前,卷一千三百六十九 | |
道光二十年 | 1840年 | 41281万口 | 《清宣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三 |
①经济繁荣 ②新农作物品种推广种植 ③国土开发 ④农民起义、战争锐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如表为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由如表可知这些措施( )
措施 | 内容 |
改订学制 | 以教授战争所必需课程及发扬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 |
创设并扩大各种干部学校 | 培养大批军政干部 |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 | 组织各种补习学校,开展识字、戏剧、歌咏和体育运动 |
兴办义务的小学教育 | 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
A.为苏维埃政府培养了人才
B.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制
C.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表现历代帝王、当朝皇帝、良臣功将、历史圣贤等人物是唐代肖像画的重要内容。这种肖像画主要被创作图形于凌烟阁、大明殿等殿阁的壁面上以供众人观瞻。除此以外,皇帝还经常命画师将受到赐封的功臣写真画于宗庙之壁以示表彰。这表明当时( )
A.绘画的政治性功能凸显
B.士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增强
D.绘画技法逐渐走向成熟
10、834年, 唐文宗下诏:“其岭南、 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1、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事挑衅加强,中国在工业薄弱的西部地区展开三线建设,建设内容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实施了数千个建设项目。三线建设( )
A.杜绝了战争威胁
B.改善了工业布局
C.健全了工业体系
D.改变了经济结构
1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13、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14、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
学派 | 主张 |
儒家 |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
墨家 |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
道家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法家 |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
A.构建官僚政治且
B.变革选官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重建政治秩序
16、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17、诸葛亮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宋封忠惠仁济显应王;元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帝王庙,忠武武乡侯之位在其内;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特旨从祀孔庙。历代统治者对诸葛亮的推崇( )
A.使分封制得以延续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旨在控制基层人民
D.确立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
18、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首民谣的传播(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
B.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
C.宣传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有助于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9、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价格革命萌生信贷行业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商业革命表现形式多样
D.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20、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 拓跋 | 拔拔 | 丘穆陵 |
汉姓 | 元 | 长孙 | 穆 |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21、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允许各地开矿,同时派出大批宦官做“矿监”、“税使”。1601年,朝廷派太监孙隆到苏州检查征税情况,他设立名目众多的税项,使“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小农经济仍占优势
B.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
C.宦官专权较为普遍
D.中央集权统治受到挑战
22、《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3、腓尼基是当时地中海贸易网络的枢纽,因此腓尼基字母很快在地中海地区传播,演化出来的亚兰字母和希腊字母更是意义重大。材料可用于论证
A.古希腊文明的现实意义
B.古罗马文明的历史价值
C.西亚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印度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24、如表所示为1811—1871年英国人口的职业分布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占比职业部门时间 | 农业 | 工商业 | 其他 |
1811年 | 35% | 45% | 20% |
1841年 | 20% | 43% | 37% |
1871年 | 14% | 55% | 31% |
A.手工工场的兴盛
B.人们择业观的转变
C.农业经济的衰退
D.工业革命的影响
25、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6、战国时期,楚国诗人________创作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抒情长诗《________》,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27、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和_______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2)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________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8、明治维新的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________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29、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________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30、印度文明
(1)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国家出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
①背景:____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内容
A.统治阶级:____主掌宗教祭祀;____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B.劳动阶层:____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③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④影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化成就
①佛教产生:__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____是世界著名的史诗。
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____”,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31、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________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32、随着________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________的持续发展,创建________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920年初,________和________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2)同年4月,________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________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3、为了________,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________上的巨大困难,应对________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34、知识点
变化 | 表现 |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_______,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________。 |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 (1)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________的开凿, ________运输以其________、________而受人青睐。 (2)欧美国家形成了_______,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_____与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社会的________。 |
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________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_______,农业_______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生活中走出,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 (1)_____________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 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___________。 |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 (1)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_________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2)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________”,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
6.工业革命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 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___________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
35、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
36、工厂是如何产生的?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态,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回答
(1)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3)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你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包含哪些方面?
38、以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等重大决策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21世纪初我国在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大潮中迈出怎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39、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试以明末清初为例,概述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何不足之处?并扼要分析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