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怪老头儿》中,蔡老师在赵新新的作文《我最要好的朋友》后头批了四个大字( )
A.胡言乱语
B.天才作家
C.一派胡言
D.精彩至极
2、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A. 葱郁的森林 B. 手脚冻得僵硬
C. 和颜悦色地话语 D. 弯曲地延伸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喇叭(lǎ) 水洼(wā) 钥匙(yào)
B.仙子(xiān) 君子(jūn)橘子(jú)
C.倾斜(xié) 雨靴(xuē)凌乱(línɡ)
D.振动(zhènɡ)骄傲(ào) 凋残(chán)
4、( )讲了一只蜘蛛与一头小猪的故事。
A.《夏洛的网》 B.《躲猫猫大王》 C.《小灵通漫游未来》
5、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心里慌乱不安。________
②指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________
③抢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
(1)写两个含有“春”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含有数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音节写汉字,合成词语。
(1)jìnɡ (_____)礼 (_____)子 石(_____)
(2)ɡōu 葡萄(_____) (_____)住 铁(_____)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8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小溪
一条小溪,从我家门前缓缓流过。
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纽带。我喜欢在溪边读 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中午,我也要到溪边站上一会儿,微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倒影 倒映) 在溪中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又聚拢又散开……等到水波平静时, 树儿、草儿的(倒影 倒映) 更绿更新了。
晚上,月影静静地躺在水底,星星也在水底眨着眼睛,云彩也高兴地跑到这里 来了,给溪水增添了银色。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神话世界。
多美啊,可爱的小溪。 基础起航
【1】用“ ”划去文中( ) 内不恰当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横线画出来。
【3】短文把________比作“彩色纽带”。
【4】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写的,文中相关的提示词语有:__________。
【5】抄写文章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你一天中看到的某一景物。(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选自课文《鹿角和鹿腿》
【1】填空。
(1)《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选自《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鹿欣赏自己身段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自己腿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划线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看到电视里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的画面,我们________________:“太好了!我们成功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鹅妈妈的故事
①一个炎热的夏日,鹅妈妈带着小鹅们出去散步。她指给孩子们看广阔的世界。在鹅群面前是一片辽阔的草地。鹅妈妈教孩子们吃细嫩的草茎。世界是五彩的:天空是蓝湛(zhàn)湛的,阳光是金灿灿的,泥土是黑黝(yǒu)黝的……小鹅们幸福极了。
②突然出现了乌云,雨点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像麻雀蛋一样的冰雹铺天盖地掉下来。鹅妈妈抬起了翅膀,小鹅们跑到了翅膀底下。
③在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感到很温暖很舒适,听到从远方传来的雷鸣声和冰雹的敲击声,小鹅们甚至觉得很好玩,并不知道妈妈的翅膀外面正在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④渐渐的,一切都静了下来,小鹅们开始不安分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小鹅们呼地一下跑到了草地上。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可是,鹅妈妈却只能静静地卧在那里,它的翅膀被冰雹砸伤了,掉下了许多羽毛。那只最小的小鹅急忙跑过来问 妈妈 你怎么了 鹅妈妈静静地说 一切都很好
⑤看着小鹅欢快地嬉戏着,鹅妈妈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
【1】给短文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舒适:___________ 铺天盖地: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一个晴朗的夏日,鹅妈妈带小鹅们_______。后来,他们遇到了大雨和冰雹,鹅妈妈_________,自己却____________。
【4】认真读下面的句子,再接下去仿写两句。
天空是蓝湛湛的,阳光是金灿灿的,泥土是黑黝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鹅妈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犀牛和犀牛鸟
犀牛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它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绝不是 A 的。原来,犀牛的皮肤,好像铁甲一样,但在皱褶地方却非常嫩薄,常受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的刺蜇。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就以犀牛身体上的寄生虫类作为美味食品,填饱肚皮。同时,犀牛的视觉不够 B ,当犀牛鸟发现敌人时,这只灵活的小鸟,就会飞上飞下,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向它的好朋友报警,让它做好安全戒备。所以犀牛对犀牛鸟非常 C ,平时也让犀牛鸟在它背上任意玩耍,性情暴躁的犀牛,从不对它的好友发脾气。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A、B、C处。
突然 感激 尖锐 偶然 敏锐 感动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______)发现了敌人,犀牛鸟(______)会向犀牛报警。
(2)(______)犀牛的脾气很暴躁,(______)它从不对犀牛鸟发脾气。
(3)犀牛要是发起脾气来,(______)是大象,(______)会退避三舍。
(4)(______)犀牛背上的寄生虫是犀牛鸟的美味食品,(______)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
【3】犀牛鸟与犀牛形影不离是因为( )
A.犀牛鸟喜欢栖息在犀牛背上
B.犀牛鸟乐于助人,如发现敌人可以为犀牛报警
C.犀牛鸟可以在犀牛背上获得寄生虫类食物
13、阅读短文。
植物的“眼睛”
如果有人告诉你,植物也长有眼睛,你一定不敢相信吧!可是,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了植物也有眼睛这一惊人的结论。那么,植物怎么会长眼睛呢?它们的眼睛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呢?
事实上,科学家们并没有在植物身上找到明显的视觉器官。不过,他们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现了一种很像视网膜的东西。他们称这种东西为“感光器”,而这种感光器,就是植物的“眼睛”。有了这种特殊的“眼睛”,植物便能感受光的强度、方向以及颜色的比率。
通过这些颜色比率的测量,植物可以“看见”其他植物是否挡住了自己的身子,并做出微妙的反应。要说对光的敏感性,我们的人眼甚至都比不上植物的感光器。毕竟,我们目光所达到的地方是有限的,植物却能感受到很远的距离。
为了测试这些感光器的作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其中的豆芽实验:先在纸盒上开了一个小孔,然后往纸盒里放了一碗水,水中放有一根豆芽。有趣的是,豆芽生长的时候会不停转圈来寻找小孔,因为它总会面向光。可见,豆芽也长有“眼睛”。
后来的一次阿拉伯芥(一种小型芥菜)实验中,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这种植物身上居然有三种感光器,它们分别是光敏素、向光素和隐花色素。通过光敏素,阿拉伯芥能感觉到邻近的植物及其颜色;通过向光素,它能控制自身对蓝光的反应,比如叶子表面微小气孔的张开和关闭;通过隐花色素,它能调控茎的生长及开花结果。这次实验给了科学家们很大的启发,原来,植物的“眼睛”居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那么,它们体内一定还有一些我们未曾发现的感光器。
显然,有关植物的“眼睛”,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要弄清楚这些谜底,还有待科学家们的探索。
【1】植物的“眼睛”实际上是什么?( )
A.植物的眼球。 B.植物的感光器。
C.植物的视网膜。 D.植物的视觉器官。
【2】植物的“眼睛”不具有什么功能?( )
A.感受光的强度。 B.感受光的方向。
C.感受光的颜色比率。 D.感受发光物体的样子。
【3】植物通过什么方式,判断其他植物是否挡住了自己?( )
A.感受光的强度。 B.感受光的方向。
C.感受光的颜色比率。 D.感受发光物体的样子。
【4】阿拉伯芥通过什么调控茎的生长及开花结果?( )
A.光敏素。 B.向光素。 C.花青素。 D.隐花色素。
【5】植物的“眼睛”在哪个方面比人眼强?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纸的发明(节选)
①人们用蚕丝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②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我能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人们用盛放蚕茧的蔑席书写。( )
(2)麻纸的缺点是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
(3)早在一千九百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就发明了纸。它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2】第②自然段是围绕下面哪个意思写的?( )
A.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B.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
C.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在第②自然段中摘录关键词把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4】学了课文《纸的发明》之后,我们小组参加了学校广播站“校园之声”节目。
(1)我为大家朗读了课文。上面两段话主要是对造纸术的介绍,所以我的语速比较(缓慢 轻快),语调比较(平缓 高昂)。(选择括号里合适的答案画上“√”)
(2)我还和其他小伙伴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讨论了有关“纸”的话题,请在横线上把同学的话补充完整。
1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
【1】联系上文,“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
A.祖国解放的这一天。
B.华罗庚回家的这一天。
C.华罗庚回国的这一天。
D.华罗庚和家人见面的这一天。
【2】“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总算”是什么意思?( )
A.总是
B.不算
C.就算
D.终于
【3】“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A.亲切
B.坚决
C.诚恳
D.惊讶
【4】从文章中可以知道,当时中国是怎样的情况?( )
A.国富民强
B.繁荣昌盛
C.贫穷落后
D.兴旺发达
【5】文章第一自然段能表现华罗庚先生激动、急切心情的词语是哪一项?( )
A.停、喊
B.下了车、走进
C.停、下了车、喊
D.疾步走进、冲着、喊
【6】华罗庚先生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 )
A.家人希望他回国。
B.他不习惯待在美国。
C.他要把学识献给祖国。
D.他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7】美国教授对华罗庚先生回国的态度是什么?( )
A.惋惜
B.支持
C.感动
D.嘲笑
【8】文章写了在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一个是华罗庚先生的家里,另一个是哪里?( )
A.中国
B.阿尔巴城报社
C.旧金山海湾码头
D.华罗庚先生的办公室
【9】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
A.家人支持华罗庚先生回祖国。
B.华罗庚先生从报纸上知道中国解放了。
C.华罗庚先生回国以后,朋友们觉得很遗憾。
D.华罗庚先生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后,带着家人毅然地从美国回祖国。
【10】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有新鲜感或者喜欢的的词句,大声读一读,再和同学交流。
16、口语交际。简单叙述身边的小事,并谈谈你的看法。
最近,我发现_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现象)。我认为这种行为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改变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变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做题。
1.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穿着一件白色的上衣,一顶红色的帽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旁边______________。(接着写一写)
19、修改句子。
(1)妈妈买了许多蔬菜,有黄瓜、土豆、大白菜、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又是一个风收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句子。
(1)放学了,同学们连续走出校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有老虎、海鸥、鹦鹉和榕树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你愿意别人了解你自己吗?请赶快拿起笔,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要求:
①题目自拟,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350字左右。
②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