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巍峨( ) 恍然大悟( ) 乐此不疲( )
2、积累与运用。
1.《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_______写的,“浪淘沙”是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河的壮阔。
2.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终身________,以为___________。
3.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照着她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
4.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懂得爱的人更加具备勇气,更加懂得担当,他们是真英雄。
3、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句子。
1.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5、按要求写词语。
绿油油(ABB)
和“聚精会神”意思相近的4字词语是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事物: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
【4】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社日》,答题。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作者王驾,唐代诗人。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豚栅:养猪棚。 鸡栖:养鸡棚。 柘:柘树。
【1】这首诗描绘的季节是_______,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事情__________,自己感受到的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2】“鹅湖山下稻粱肥”写出了___________,“豚栅鸡栖半掩扉”写出了_________。
【3】这首诗题目是“社日”,却不写社日的情景,而是写__________。
【4】从“家家扶得醉人归”可看出社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想象描绘出社日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分别用两组成语,恰切地形容诗人描写的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日活动中人们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 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③,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注释] 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9、课外阅读
“科学怪人”
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
英国人的衣着一般是比较考究的,而卡文迪许却总是穿着过时的服装。他的衣服很少有一件是纽扣齐全的。
卡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客厅被他改作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堆满了仪器。卡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卡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他的藏书很多,别人向他借书要办借书手续,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个手续。他的书从哪里拿,以后还要放回到哪里去。
卡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不喜欢那些慕名来访的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别人来访问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还在思索着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呢。迫不得己时,他才应付一两句,声音尖锐而急促,似乎想尽快地把话说完。客人走时,他刚送到门口,就飞也似的奔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关于卡文迪许的怪事多得说不完。
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不过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事上罢了。卡文迪许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他死后,人们找到他的许多遗著,发现其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卡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2】把短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明,并写出段意。第一段: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
【3】说说你从本篇短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ù chǔ)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服,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是__________,第二个是指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蜻蜓的飞行》,回答问题。
蜻蜓的飞行
蜻蜓被誉为昆虫中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即将来临时,蜻蜓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它的姿态似一架飞机,而飞行的技巧却远远在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也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还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分钟要扇动30至50次,做“8”字形运动,就这一招,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可以飞一百三四十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树梢上,转眼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蜻蜓飞得这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气压相适应的缘故。蜻蜓的翅膀前缘有一块深色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翅膀不致折损的关键。
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战胜了震颤,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即将——_____________ ②姿态——_____________
③缘故——_____________ ④快速——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望尘莫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请结合课文内容说出2条理由。
理由1: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请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问题1: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母亲那碗腊八粥》,完成小题。
母亲那碗腊八粥
徐学平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八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板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大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蹄下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他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个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加入青菜、慈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个人喜好而定。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有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第1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C.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2】第2自然段中,“竖勺子不倒”是什么意思?( )
A.粥很香甜
B.很稀
C.很浓稠
D.粥里插着勺子
【3】下列对第3自然段讲述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从全文来说,这一叙述方式属于插叙。
B.交代了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短文内容。
C.作者欲扬先抑,讲述了朱元璋的经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D.用朱元璋忆苦思甜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4】下列对第6自然段加点的词语“温暖”的理解,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母亲熬粥用料讲究,又营养又保健。
B.腊八粥凝聚着母亲的浓浓的爱子之情。
C.粥是母亲辛苦熬制出来的,让人倍感温暖。
D.粥的味道特别香甜,在寒冷的日子里让人身暖心暖。
【5】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 )仔细——(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选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和_____三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4】作者通过_____地观察,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动词对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进行了准确地描写。
15、按要求写句子。
1.萧伯纳的国籍是英国作家。(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她是小姑娘。(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改为把字句和被子句)
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灾多难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不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县官的鼻子都被枣核气歪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仿写句子)
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吧?
(2)小柳树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见喜鹊弟弟在练习飞行,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写出自己的理解)
(4)可爱 葱葱绿绿 田野 多么 的 啊(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和人、景、物(动物、植物)等相处的过程中, 有很多乐趣。选其中一个乐趣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00。(书写在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