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颤动 颤抖 颤栗 颤颤巍巍
B.纵横 横行 横祸 横七竖八
C.号称 号哭 号角 发号施令
D.供桌 供养 供职 供认不讳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李红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可贵的品德。
B.通过中兴通讯这一事件,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
C.《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内涵的原因。
D.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四川省发布并通过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若干公告。
6、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②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③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④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A.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7、下列说法不符合小说《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的外号,源于样子趁乱混出军营时顺手牵走了乱兵丢下的三匹骆驼。
B.祥子历经“三起三落”,先后娶了虎妞和小福子,最终沦落为一个无耻的流氓。
C.刘四爷是一个车厂厂主,因不答应女儿与祥子的婚事而断绝了与女儿的父女关系。
D.曹先生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他多次雇用祥子,帮助他重新生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睨之,久而不去 (2)以钱覆其口
(3)微颔之 (4)自矜
(5)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4】你从这个事情中得到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9、根据课文或要求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骆城。
B.夜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
F.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根据课本,在横线上填入名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⑥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所学过的古诗名句。
①古诗中有许多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木兰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②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述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③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下列对画横线的四个句子中的“梨花”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的“梨花”指自然界洁白的梨花,梨花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B.②句中的“梨花”是虚写,淡淡的月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C.③句中的“梨花”是指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表达了作者对梨花姑娘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D.④句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2】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一句是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哀牢山的高大、连绵,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选文写瑶族老人讲述他在深山老林里迷失方向后的一段经历,故事有头有尾,跌宕有致,表面上是写瑶族老人自己的经历,也意在突出梨花姑娘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
C.选文写“我”和老余发现了草顶、竹篾泥墙的小茅屋: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房门反扣,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这些描述设下了“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梨花姑娘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因此,她才是小茅屋唯一的主人。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房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哦,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我看见了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说说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②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4】文中的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12、微写作
请描写一段亲人为你操劳的场景。2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