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常”“立刻”“马上”“终于”这四个词语都是副词。
B.“按照”“关于”“虽然”“但是”这四个词语都是介词。
C.“大家唱歌”“老师进门”“桃花红”“太阳升”都属于主谓短语。
D.“看电视” “拜访他”“写文章”“热爱祖国”都是动宾短语。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山高难攀,海阔难越,但只要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B.元宵节整个城区的夜晚,灯火阑珊,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争奇斗艳。
C.雨后的清晨云雾缭绕,仿佛给梯田披上了一件薄衣,扑朔迷离,美不胜收。
D.实验课中,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用显微镜对微不足道的草履虫进行仔细观察。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修葺(qì) 嫁接(jià) 迸发(bìng) 悲天悯人(mǐn)
B. 契约(qiè) 累赘(1éi) 吞噬(shì) 盘虬卧龙(qíu)
C. 花苞(bāo) 伫立(chù) 揣摩(chuǎi) 生拉硬拽(zhuài)
D. 矜持(jīn) 商酌(zhuó) 颤抖(chàn) 鞠躬尽瘁(cuì)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善微不足道,但千万个人的善可以改变世界。
B.凛冽寒风中,“阳光跑操”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眼花缭乱。
C.在百无聊赖中,他随手抓过一本书,科学也好,文学也好,心不在焉地往下看。
D.救火烈士的身影虽已远去,但那可歌可泣的壮举,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地位显赫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D.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心有灵犀 不期而至 耐人寻味 五藏六腑
B.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跃武扬威 祸不单行
C.家喻户晓 仙露琼浆 鲜为人知 以身作则
D.颠沛流离 微不足道 苛捐杂税 锋芒必露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进入了教室,课间同学们的打闹和嬉笑都戛然而止了。
B.进入四月,盐城荷兰花海的郁金香进入了盛放期,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C.在欢呼声中,小明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荣誉。
D.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城管部门处心积虑,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
(1)涉猎
(2)往事
(3)更
(4)见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9、默写。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2)子独爱莲之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3)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共,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是啊,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找簪子”的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____→让父亲寻找→在田垄上找→____→____→找到簪子。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内容概括“奶奶”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找出对应的内容或细节加以印证。
【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陈瑜)我因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乘“雪龙”号于12日返回上海。科考队经受了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了“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罗斯海新站完成保护区选划调查,获得样品191份、观测数据353份、影像观测数据190GB。
此次科考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秦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合考察工作,并在东南极冰盖开展了航空地球物理遥感观测,在南大洋阿蒙森海开展了海洋综合调查。
科考队员在长城站开展了生态环境监测、冰川监测及常规气象观测等项目,升级改造地震台,建设海洋站雷达式潮位观测系,采集土壤、水体、动植物标本、岩石、气溶胶等科学样品近200千克。同时开展极地立法调研等社会科学类项目。在中山站,科考队员完成了我国首台极区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机房建设及设备调试安装,试运行期间获取有效数据约51小时,原始数据量约2.5GB;完成我国首套极地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试钻探,首次获取冰下基岩岩心样品。在南大洋考察中,科考队员在西风带海域成功布放我国首套监测浮标,经受了当地劣海况考验,已获得两个月约1000组数据;首次释放并回收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无缆水下机器人。
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度,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1)请给以上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请给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句子成分。
科 考 队 员 在 西 风 带 海 域 成 功 布 放 我 国 首 套 监 测 浮 标
12、大作文
只因有你---阿长,小鲁迅得到了心爱的《山海经》,这本宝书为枯燥乏味的童年读书生活涂上了一抹亮色;只因有你---老王,在那个残酷冰冷的时代,杨绛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只因有你---孙权,吕蒙从此开始就学,最终成长为吴国出将入相的大人物…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重要的人,也许他(她)每天都在你身边,也许他(她)只是你人生路上的过客,但因为有了他(她)你的人生便有了色彩,有了温度。请以“只因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温馨提示】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说真话,诉真情,忌抄袭;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④要有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