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昌吉州初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分别出《史记》中的《孙权劝学》和北朝民歌《木兰诗》。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短语的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等。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黄河大合唱》后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B.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C.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D.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3、依照文意,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北京,很少能够听得到惊蛰时打雷的。惊蛰的雷声,应该出现在南方。但是,没有雷声的惊蛰,还能够叫惊蛰吗?________________惊蛰的雷声,应该像是起床的铃声,上课的钟声一样,准点准时出现才对。那时候,惊蛰的雷声,只出现我的想象里。想象着雷声响了——小虫子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这样一幕戏的三部曲,有声有色,次第出场,动画片一样。

    A.那些小虫子能被惊醒呢。 B.世间万物能被惊醒么?

    C.那些小虫子怎么能被惊醒呢? D.当然不能!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执   扭/久重逢   沛流离/高山之

    B./   /人不倦   峭壁/天海角

    C.足/拍   /石留印   忧心忡忡/气斗牛

    D.如/荒   /轰轰烈烈   当之无/惊心动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B.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C. 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D.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门褴  愧作  酣然入梦  心不在焉

    B.醒悟  疮疤  日不窥圆  迥乎不同

    C.菩萨  震悚  微不足道  鞠躬尽瘁

    D.惶恐  默契  五彩斑澜  降格以求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蔑   遗憾   孱头   语无伦次

    B.告罄   猥锁   堡垒   海市蜃楼

    C.服侍   蒙眬   无虞   五脏六腑

    D.修润   稠密   衿持   毛骨悚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在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钱覆其口/徐杓酌油沥之

    B.有卖油翁释担立/自钱孔入,钱不湿

    C.微颔之/手熟尔

    D.尝射家圃/乃取一葫芦置

    【2】翻译下列语句。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在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但微颔之”是神态,动作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不以为然,同时为下文两人的碰撞埋下了伏笔。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几个句子,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轻蔑态度反感,也表现出了他目空一切、不知悔改的性格。

    C.“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不亢不卑、谦虚的品格。

    D.文章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⑦《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下课后,我和同学探讨一道数学题,起初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后来王林同学画出的一条辅助线,让我灵光乍现,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游山西村》)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澳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为了揭示雁荡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用裹脚布当绳子,三次攀登雁荡山探险,山石将布绳磨断,他险些葬身深谷。遍察雁荡山后,他纠正了关于雁湖在雁荡山顶的误传,也查明了雁湖与龙湫之水毫无关系。

    广西东南的白石山、都峤山多有岩洞,有关的书上介绍说三山之间有暗洞相通,道家大师葛洪曾经在里面来来往往。徐霞客来这里后,深入到三座大山的各个洞穴,上下探索,左右寻觅,查清了这里的山形地貌岩洞的构造,否定了书上的谬误,并发出“谁进去过谁检验过”的感慨。

    凭着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徐霞客常常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险之外,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新事物,也纠正了前人许多想当然的推断。他深入到西南地区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状态与构造,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先行者。在对长江源头的考察中,他时而登山远望,时而溯江而上,终于认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

    徐霞客的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探索山川的奥秘,因此历尽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他攀登黄山天都峰时,沿途结满了冰。他用登山的拐杖敲凿脚下的冰凌,凿出一个洞,就把前脚踏入洞中,再向前凿出一个洞,又把后脚迈一步踏入洞中,不停地向前敲凿,不停地向前移动,终于一步步攀上了峰顶。

    他在云南考察一座险山,让同伴在路边看守行李等侯,一人迎难而上。山上无路可登,他就抓住草根往上爬,有时抓住山石爬,有的山石不牢,手脚一用力就摇摇欲坠,稍一闪失,就有生命危险。他每攀登一步,都使人胆战心惊,最后还是登上峰项。下山时,他干脆坐在地下往下滑,双脚在前,两手放在身后不停地拽着沿途的草根,以免下滑太快太猛。

    徐霞客54岁时,在旅行途中得重病,被人送回家乡。第二年在家乡去世,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志向。

    1《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宝贵财富?他的友人为什么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呢?

    2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研究的先行者”?为什么说他否定了千百年来的错误判断?

    3“以身许之山水”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动力和原因使他“以身许之山水”?

    4徐霞客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往事: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往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