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塔城地区初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红/头/流水潺 目光炯/乎不同

    B./缠 赘/果实累 波壮阔/五彩斑

    C./扰/絮絮叨 忍俊不/若寒蝉

    D.古/残/竹难书 千难逢/入史册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颠沛流离          千钧重负          一泻万丈          姗姗来迟

    B.不期而至          悲天悯人          血气方钢          天涯海角

    C.以身作则          语无伦次          大庭广众          慷概淋漓

    D.本未倒置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 3、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 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切(kěng) 修约(   痛绝(

    B. dòu)  抖(chàn序(zhì)   忧心忡忡chōng

    C. 育(溅(bìng) 山jiàn) 海市楼(shèn

    D. shì午(xiǎng)  热(chì)   心有犀(líng

  • 5、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 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野生动物虽然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B.为了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怀化市管理部门在城区内设置了多个临时摆放点。

    C.随着中国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让珠峰“身高”将迎来历史性更新。

    D.杜绝不要高空抛物,除了运用法律手段,更需要居民们自发的行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河干

    (2)山门于河

    (3)十余岁

    (4)知其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常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百般情态,皆是人生。“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人生何尝不像花草树木一样,总在春光将逝之际,才想要精彩度过?“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人生何尝不像登飞来峰一样,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望见远方?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一掌清凉

    陈绍龙

    ①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

    ②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③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④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⑤阳光真的如火。

    ⑥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

    ⑦“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⑧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

    ⑨男孩不说话。

    ⑩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⑪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

    ⑫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男孩的牙很白。

    ⑬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⑭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⑮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⑯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

    ⑰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⑱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⑲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加点词“伸直”“密实”“整个”准确凝练,形象地表现出了男孩对清凉的渴望。

    B.“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男孩有礼貌,但内向羞涩。

    C.文章以阳光为线索,既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又含蓄地表现了民工受到的不堪的非人待遇。

    D.第⑲段画线句写民工们不停地建房,自己孩子的书桌却无处安置。对比强烈,读来令人心酸。

    2选文第①段环境描写有哪些好处?

    3有人认为第⑮段插叙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

    4请写出文章标题“一掌清凉”的两层含义。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4】文章第⑪⑫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读了《温暖的记忆》,相信你的内心一定深受触动,充满感动。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温暖记忆有很多很多。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以记叙为主;③不少于600字;④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