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满子简直就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夸张)
B.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C.卖油翁对于陈康肃“十中八九”的射箭技术似乎并没觉得有什么精妙。(比喻)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pǔ) 惩罚(chéng) 胡骑(jì)
B. 气魄(pò) 污秽(huì) 澎湃(bài)
C. 屏障(píng) 可汗(hán) 挚痛(chì)
D. 燕山(yān) 泛滥(fàn) 镐头(gǎo)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六安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C.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D.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挑逗(tiǎo) 孱头(càn) 迸溅(bìnɡ) 气冲斗牛(dòu)
B.校补(jiào) 弧形(hú) 滞笨(zhì) 千钧重负(jūn)
C.喷香(pèn) 菌子(jūn) 修葺(qì) 锲而不舍(qì)
D.诘问(jié) 告罄(qìnɡ) 亘古(ɡènɡ) 怏怏不乐(yānɡ)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辫子/分辨 憎恶/与日俱增 诲人不倦/悔不当初
B. 妥帖/贴心 折损/殒身不恤 千钧重负/势均力敌
C. 忏悔/纤维 遗憾/撼天动地 五脏六腑/俯首称臣
D. 烧灼/闪烁 概率/慷慨陈词 仙露琼浆/惊心动魄
6、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憎恶(zēng wù) 校对(xiào) 气冲斗牛(dǒu)
B. 哺育(pǔ) 殷(yān)红 祈祷(qǐ) 锲而不舍(qiè)
C. 深邃(suì) 弥(ní)高 粗拙(zhuō ) 目不窥园(kuī)
D. 诘问(jié) 烦琐(suǒ) 宰(zǎi)割 妇孺皆知(rú)
7、下列加下划线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踱步(duó) 嗥鸣(háo) 殷红(yīn) 深恶痛疾(wù)
B. 眼翳(yì) 诘问(jié) 澎湃(bài) 锲而不舍(qiè)
C. 哺育(bǔ)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鲜为人知(xiǎn)
D. 门槛(kǎn) 肚脐(jì) 字帖(tiè) 迥乎不同(jiǒng)
8、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康肃公善射(______) ⑵久而不去(______)
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 ⑷以钱覆其口(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尔安敢轻吾射!
⑵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5】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传递》,完成下列小题。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______→重拾希望→______→十分感激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3】分析结尾画线句在选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地,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
【2】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
【4】品读下面的语句,请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12、请以“这才是_ 的真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