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陕西汉中初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暇的日子里,拾级而上直达岳麓山山颠,俯kān)整个景区,苍翠满目,气势雄浑。

    B.书昊同学凭借)而不舍的精神,在本次多学科素养大赛首战失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斓取得佳绩。

    C.邂逅长沙最具格调的止间书屋,寻一角落,捧本好书,轻声yín)唱着古典诗词,之前的烦躁不安一扫而空。

    D.小茅屋经过修茸已经焕然一新,这天夜里窗外寒风lǐng)冽,我却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B.“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C.《海底两万里》 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 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土。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不舍(qì)   深(suì)   带(yíng)

    B. 心贯注(qián)   大夫(qīng) 高(mí)

    C. 为人知(xiān)   澎(pài)   眼(hé)

    D. 户晓(yù)   徨(fáng) 红(yān)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展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对班集体就会更热爱。(把“只有”改为“如果”,或把“就”改为“才”)

    B.两项国家级基地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大增添了发展动力。(在“落户”后面加“在”,“增添”改“增强”)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在“城市”后加上“的称号”)

    D.经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删去“经过”或“使”)

  • 5、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十年,今又萍水相逢,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B. 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凭着演员出色的演技,当之无愧地获得春晚节目一等奖。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人物了,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 6、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 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扭(bié)  如()  丁mǎo)  躬尽瘁(

    B.) 生shū) 字tiē)  人不倦(huì

    C.复(huī)  修rùn) 商zhuó) 颠流离(pèi

    D.zhui) 拖)  胧(méng) 以身作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河 中 石 兽

    纪 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C.我/亦无他,但/手熟耳。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不可得            竟:竟然

    C.转转不           已:停止

    D.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以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善于制造波澜,引人入胜。

    B.由“设帐寺中”,却要指出寺僧“不能究物理”的错误,可见“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中讲学家的笑是友善的笑。

    C.文章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D.作者认为,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老河兵则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5文中哪句话点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丑石

    贾平凹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②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③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④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⑤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⑥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⑦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⑧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⑨“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⑩“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有删改)

    【1】通读全文,将我们对丑石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遗憾→____________→赞美中

    【2】本文“丑石”的“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结合语境,按相关提示,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修辞角度)

    (2)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本文的写法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很多课文有相似之处,请你选择下面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简要分析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1)《阿长与〈山海经〉》       (2)《紫藤萝瀑布》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我说:“照办。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哥哥说:“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岁了。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哥哥说:“我听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生病48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

    我心又是一疼。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1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我”对哥哥的亲情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2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面两句话中“童话”一词的含义。

    (1)哥哥说:“那也是一个童话。”

    (2)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4本文主要写的是“我”的哥哥,若把题目“童话”换成“哥哥”行不行?为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同学们,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让你终生难忘;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后悔……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语言通顺。③500字左右。④书写要规范工整,标点符号要正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