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北潜江初一下册期末政治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个体最大的依靠。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无数华夏儿女带着家国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以兼顾                  ②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鲁迅先生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C.每个人应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

    D.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不可分

  • 3、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我们是公民,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身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B.人的身份是由自己的努力程度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不同的身份都是通过地缘关系形成的

  • 4、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的刘天民,放弃了原有的事业和“进城机会”,怀揣“和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梦想返乡。 他带领村民, 从果蔬种植、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他的做法(     

    ①传承了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处事准则

    ②表现出待人以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③彰显了敢于追梦、振兴乡村的爱国情怀

    ④展现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担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的一种____状态。(     

    A.无序化

    B.平等化

    C.有序化

    D.自由化

  •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     

    A.全过程人民民主

    B.投票选举

    C.少数服从多数

    D.人民当家作主

  • 7、“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也是一样。”这段话启示我们(     

    A.每个劳动者都是兢兢业业的

    B.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C.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D.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

  • 8、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 9、焦作市政府网站有《政务服务X政民互动》栏目,孟州市政府网站有《意见征集》《市长信箱》等栏目,类似这些栏目是中国各级政府网的常设栏目,一些网民的好建以会被直接送到政府的办公桌上,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B.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D.网络是把双刃剑

  • 10、“您好,我是××电商客服……”连日来,以192号段开头冒充某电商平台客服的诈骗案件频发。仅一周时间,某地就有15名市民上当,被骗金额230余万元。这警示广大网民(     

    ①加强协作,打击违法犯罪②远离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③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④明辨是非,提高防骗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某中学实行错峰上下学,设置专门接送区。家长不再拥堵在校门口,保障了大家的行车自由与顺畅通行。这个事例说明(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有了规则就定能避免混乱                  

    ④错峰上下学是维护秩序的唯一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有人在网上误导舆论走向,对持不同观点人群大肆攻击;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谣言。这启示我们(     

    ①自媒体是新生事物应积极参与 ②网络自媒体存在社会危害应当回避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A.我国已经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B.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C.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D.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

  • 14、卫国成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接过哥哥的钢枪,继续保家卫国,肖思远母校7名大学生主动申请到他生前的部队服役:卫国成边烈士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加入军队文职队伍,续写“清澈的爱”。他们的选择(       

    ①履行了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②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③依法服兵役,牺牲个人的利益        

    ④说明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得到锻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工人的责任在于建造高楼大反;农民的责任在于种出粮食;军人的责任在于保家卫国;医生的责任在于治病救人。这些表明(        

    A.承担责任与未成年人无关

    B.承担责任仅仅只是道德要求

    C.承担责任只是职业要求

    D.角色不同意味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 16、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仅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防微杜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今朝贪得一时惠,他日落得半世悔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 17、学习了法律知识后,同学们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未成人多次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属于不良行为

    乙: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一定属于犯罪

    丁: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丁

  • 18、2023年9月7日,淮安市盱眙县人民法院宣判了被告人项某某、林某某等5人诈骗罪、偷越国境罪一案。(项某某)犯诈骗罪、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项某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 19、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顾客;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乘客和学生是我们最主要的身份   

    ③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④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20、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良好的社会秩序是自然形成的

    B.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制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2018年6月,在我国西安市街头出现了一条为“低头族”设计的专用通道。该通道宽约1米,写着“低头族专用通道”,“低头族”可以在上面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这个现象出来,就引发了各界议论。

    甲:专用通道很方便,边走边玩真安全。

    乙:沉溺手机有弊端,合理引导最关键

  • 22、增强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据此,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甲: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事,是国家公务人员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乙: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 23、【遵规成长】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强调,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配合家长、有关部门将其转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矫治,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八年级学生小林发出感叹:以后在学校都不自由了!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对小林的看法进行评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回答:

    1国家公务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具有法律的哪些基本特征?

    3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2日,总书记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这场与疫情搏击、与死神赛跑的疫情防控胆击战中,全国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教治。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

    材料体现了宪法的哪些原则?至少写2点

  • 26、亲社会行为有什么作用?

  • 27、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

    (1)为什么自由要受法律的限制?

    (2)请你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 28、【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平等是不可能的。人类通过法治自觉践行平等的原则,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

    (1)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请谈谈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平等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少年,你将怎样践行平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