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新北初一下册期末政治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为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我市多所小学在劳动节前夕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人世间美好梦想,都要通过劳动实现②国家的建设成就,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③实干兴邦,体力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尊敬④劳动光荣,劳动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我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国家,以持续推动5G不断演进创新为目标,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融合共创、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全球科技合作体系和产业生态。这启示我们(     

    A.主动体验社会生活

    B.开发5G技术最有价值

    C.要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D.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3、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号召,带着儿子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迁到中蒙边境,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尼玛母子的行动(     

    ①说明了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②彰显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体现了只有守边护边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学习之余,八年一班同学就“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展开积极讨论。下列说法你认同的是(     

    ①小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就一定能收获幸福

    ②小花: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关爱他人要尽自己所能

    ③小华: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④小舞:关爱他人,可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关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中,志愿服务是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志愿者的微笑是杭州亚运会亮丽的名片,也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以下对志愿服务评价不恰当的是(     

    A.志愿服务是为了获得赞誉与回报

    B.志愿服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志愿服务是投身社会实践的亲社会行为

    D.志愿服务是体验社会生活、成就自我的过程

  • 6、下边漫画中的“民告官”属于(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法律诉讼

  • 7、在东北多地遭遇强降水之时,一段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发大水了,庄稼全淹了这下全完了的视频引发关注。经警方核实,当地并未发生汛情,而是网民李某某为吸引关注,对多年前外省洪灾视频进行剪辑、拼接、配字后发布的不实信息。目前,警方已对李某某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请完成下面小题。

    【1】李某某的行为(     

    A.是民事违法行为

    B.正确行使了言论自由和权利

    C.是行政违法行为

    D.是一般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2】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不可违②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③网络无限,自由有界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近些年,因遛狗不拴绳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宠物犬随地大小便而主人不清理的情况也十分让人头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养狗遛狗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②不文明养狗虽不道德,但不违法

    ③不文明养狗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反映了个人的素养

    ④要对违反规则、破坏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说“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     

    ①奴役 ②欺凌   ③驱逐 ④屈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张桂梅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     

    A.她无私奉献,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B.她勇担责任,积极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

    C.她师德高尚,确保所有学生能圆梦大学

    D.她坚守初心,只是为了能获取最高荣誉

  • 11、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②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④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道德与法治课上,李老师展示了下列图片,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夏凯:图①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B.李虹:图②是法徽。应悬挂在法庭中间。

    C.王军:图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整体构图是英文“青年”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寓意青年志愿者向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份爱心,伸出友爱之手,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D.李丽:图④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团歌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旗、团徽、团歌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象征和标志

  • 13、“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启示我们(     

    A.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

    B.改进规则,适应社会发展

    C.追求自由,体验美好人生

    D.勤奋刻苦,必然获得成功

  • 14、人生在世,一切行为皆有底线,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我们行为的底线和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分别是(   

    A.道德、违法

    B.不违法、犯罪

    C.法律、道德

    D.违法、犯罪

  • 15、下列言行中属于自觉承担责任的是(     

    A.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

    B.作为朋友只讲哥们儿义气

    C.旅游时在名胜古迹上刻画“某某到此一游”

    D.作为学生认真完成各科作业

  • 16、“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北京的一家餐馆承诺为困难人士提供免费晚餐,只要告诉店员点“套餐A”,找个地方坐下,吃完可以直接走。这则材料体现了( )

    ①关爱他人要讲究原则                 ②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③关爱他人要全力以赴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都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对下列名言解读恰当的是(     

    序号

    名言

    解读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要将社会主义道德落实于行动之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要发扬优点,掩饰自身缺点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与人交往,要文明用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你我都该挺身而出。但在表达爱国情感需要我们(   

    ①采取合法有序的行动②具有理智、理性的心态

    ③具有务实、文明的心态④盲目跟风,盲从泄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9、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的根本是(     

    A.粮食安全

    B.政治安全

    C.网络安全

    D.人民安全

  • 20、2023年10月,深圳市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通知》,鼓励学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可以让我们(     

    ①参加社会活动,引领社会发展②走进社会生活,远离校园生活

    ③开阔生活视野,丰富知识见识④投身研学实践,获得精神滋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下两位同学的观点做出评析。

    情绪具有两面性,表达方式要恰当。

    负面情绪需面对,学会调节做主人。

  • 22、雨萱:是我自愿选择的责任,我承担;不是我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不承担。

    子墨:无论是不是我自愿选择的,应该我承担的责任,我都要承担。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面两名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23、网络中的信息复杂无底线,容易误导中学生,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中学生应该禁止上网。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找问题3000余条。因“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各区县共给予党政纪处理41人,给予行政问责3人,制发监察建议书6份,立案32件。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2)谈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纠正“不为”“乱为”的现象?(列举两方面即可)

  • 25、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从关注自己到关爱他人,再到融入社会,服务非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关注成长】

    我发现我长大了。我能很自律地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父母督促;我能自己洗衣服;我能很负责任的为班级打扫卫生;我可以一个人独立步行上下学……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谁负责?

    【关爱他人】

    细微之处显美德,细节之中见文明:前排同学为上课时多次干咳的老师递上一杯热水;人群中,骑行男子狂蹬自行车为急救车开道;小男孩蹲下身子将不小心打翻在地的粥擦拭干净;俩萌娃向让行的公交司机九十度鞠躬致谢……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这些细节感动着,幸福着!

    (2)为什么说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奉献社会】

    202312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主题设定为志愿者,点亮世界。志愿者的含义,指那些自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他人或环境无私奉献时间、精力和才能的人们。他们以自己的意愿和热情,主动参与各种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帮助和支持,旨在改善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3)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两例即可)参加这些活动对于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承担责任】百年中国共青团征程中,时代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

    ——共青团创始人之一张太雷表达的心声把

    青春奉献给祖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团员青年喊出的响亮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团员发出的时代强音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代表喊出的青春誓言

    (4)中国共青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 26、阅读材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曾阐明,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材料二   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他还强调,要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坚定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

    (1)请你谈谈国家利益核心利益的内容。

    (2)请你谈谈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材料三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导弹事业,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冲过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为国效力,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成功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3)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请你说说: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 27、   (明晰关系)

    材料一: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我国的哪项制度?其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涉及到了哪些国家机构?其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 2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