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家那小子摔碎了玩具邻居家的。
B.大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不再发生事故。
C.我把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2、对于现代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行诗字数都须相同。
B.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C.饱含丰富的情感。
3、下面选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脸颊(jiá) 雪屑(xiāo)
B.窥伺(sì) 交叉(chā)
C.浙(zhè)江 引吭(kēng)高歌
D.脚趾(zhǐ) 枝折(zhé)花落
4、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多少 少年 少量 稀少
B.归还 生还 还乡 还原
C.霜降 降低 降低 投降
D.关系 系统 系列 系鞋带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谜语(mí)
B.繁衍(yǎn)
C.雪屑(xuè)
D.钻石(zuàn)
6、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是 的。
A. 连在一起 B. 分成几块 C. 分成两大块
7、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学校要举行以“革命”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下列可以作为你的比赛材料的文章是( )
A.《小英雄雨来》
B.《海的女儿》
C.《琥珀》
D.《“诺曼底号”遇难记》
8、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 )代诗人( )的作品。在同一时代的诗人还有( )( )等。
《望洞庭》是( )代诗人( )的作品。
9、古诗阅读
【1】背写《凉州词》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
【3】这首诗属于( )诗。
A. 送别诗 B. 边塞诗 C. 写景诗
【4】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直面阅读轩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着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是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来。
他们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向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到杯口了,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一只蚂蚁气喘吁吁地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他终于摸到了杯子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照样子写词语。
慌慌张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两处省略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1)留在杯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你一定有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满山的灯笼火把
①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 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②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傍晚,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 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①(A.不由自主 B.不慌不忙) 地侧身避风,不料, 脚下一滑, 一下坠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②(A.虚弱 B.瘦弱) 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惊慌地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kōu)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③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④我不再哭,也不再喊,渐渐冷静下来,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⑤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 坚信着。
⑥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 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⑦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 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啊!
(1)联系上下文,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我”的心情写下来
事情 | 内容 | “我”的心情 |
起因 | 坠入土井 | 惊慌 |
经过 | __ | __ |
结果 | __ | __ |
(3)“顿时,我泪如泉涌。”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的是 ( )
A.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此时的感动。
B.这句话写出了“我” 当时的害怕与委屈 。
C.“我”坚信的事情果然出现了, “泪如泉涌”真实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4)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请写下来。
那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短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后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就开始过此节日。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经写得很明白,主要就是登高和插茱萸。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褪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苿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登高”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1】重阳节的来历,是据( )说的。
A.魏明帝
B.魏武帝
C.魏文帝
D.魏齐王
【2】关于“重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也叫“重九”
B.是不吉利的日子
C.两个阳数相重
D.习俗为登高和插茱萸
【3】以下不是茱萸特点的一项是( )
A.治寒驱毒
B.气味辛辣芳香
C.性温热
D.无毒无味
【4】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重阳节的什么?( )
A.习俗特点
B.喜欢重阳节的原因
C.来历
D.来历、习俗特点
【5】文中写了重阳节登高的原因有哪些?(共四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这句中的“可能”可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牵牛花
叶圣陶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huánɡ)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lín)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⑥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看着墙上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⑦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呢。
(选文有删改)
【1】【整体感知】关于牵牛花,短文中没有写到的是( )。
A.牵牛花美丽的花朵
B.牵牛花的藤蔓
C.绿豆般大的嫩头
【2】【提取信息】第③段“这是今年的新计划”中的“新计划”指的是( )
A.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
B.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
C.买一点新的花泥。
D.把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3】【体悟情感】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为了解决养花的泥土问题,尝试了两种方法,让我们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尽心尽力地照顾牵牛花。
B.“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具体表现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焦急的心情。
C.“老把戏”指牵牛花的末梢倒垂下来,嫩条重新“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的现象,赋予牵牛花一种主动意识,流露出作者对牵牛花的疼爱之情。
D.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庭院种牵牛花和赏牵牛花的事, 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方法探究】作者观察牵牛花不但特别仔细,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选择作者用到的观察方法。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________
(2)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________
【5】【发表看法】本文并没有细致描写牵牛花,但是作者两次提到“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上初中那年,我喜欢上了《格林童话》丛书,并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微薄的工资早已被柴米油盐安排得所剩无几,哪里还有余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呢?
②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抽屉的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一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套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③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从文章结尾段中选择一个短语为文章的题目,抄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
讨厌——_______
果断——_______
【3】找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义理解词语。
风平浪静: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法炮制: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将答案序号填在横线里)
A.做事情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B.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勇于改正错误的人。
C.私自拿家里的钱是不对的。
15、综合性学习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作为小学生,你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些什么?为了早日让祖国处处是“绿水青山”,请你针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提几条建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秀丽。泉水清如明静,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像一幅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语段,提示有4处错误(包括1个错别字,1个错误标点)。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中有大约十分之一左右的问题没有设置标准答案,而是采取列出科学界不同说法的方式:这是为了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孩子们保留一个开放的空间。也是否是因为对很多科学问题的探索还未到劲头。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作文。
题目:夸夸家乡的__________
提示:我们的家乡峰峰矿区,就像冀南大地上镶嵌着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处处是美景,处处是惊喜。如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元宝山;历史悠久的磁州窑;江南风情的响堂水镇;河水潺潺的清泉公园等等。作为峰峰人我们一定要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哦!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多角度描写,还有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3.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