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洛阳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取之(散步)

    B.以于东海(淹没)

    C.炎帝之少女(年轻女子)

    D.戎不动(只有)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斗     原子弹     横七竖八

    B.庄稼     瞧不起     重整齐鼓

    C.水稻     恨不得     随遇而安

    D.严历     黑乎乎     山蹦地裂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妖 宁死不 一物一物

    B.主任 鞋带 历史亲属

    C.元棍球 是非

    D.重 兴 黑咕

  • 4、神话故事是我们想象的开始,根据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为下面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答案。

    1俄狄浦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早上是四只脚,中午变成两只脚,晚上是三只脚”,它的谜底是(   )

    A.青蛙 B.鸭嘴兽 C.

    2夸父死后,把自己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了大片郁郁葱葱的(   )

    A.苹果树 B.桃树 C.梨树 D.柳树

    3水神和火神最初是因为争(   )而有了矛盾?

    A.嫦娥 B.云女 C.织女 D.娥皇

  • 5、下列量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条隧道 一夜春风

    B.一场大病 一件衬衣

    C.一片微光 一架飞机

    D.一丛杂草 一眼泉水

  • 6、下面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写春天景象的:(  )

    A.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7、王小朵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一人饰演了多个角色,难怪老师说:“没有王小朵,就没有这次精彩的演出。”下面用来形容王小朵的词语,合适的是( )

    A.打头阵

    B.占上风

    C.挑大梁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别董大》并填空。

    别董大

    [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_________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现代诗歌阅读。

    绿与丹

    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天地。

    绿是播种的颜色,绿是希望的颜色,又是走向成熟的颜色。

    到了夏季,绿变得更浓更深。

    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翁动,生命在炽热风雨中争斗。

    于是,凉风起,秋天到了。

    枫叶如丹,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丹是收获的颜色,丹是成功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

    绿与丹,打扮着天地。

    为人间,演化出五色斑斓。

    【1】下列对诗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中到处充满着生命。

    B.生命的成长充满着艰辛和奋斗。

    C.生命的价值在于运动。

    D.生命中既有幸福,也有苦难。

    【2】诗中说“枫叶如丹”,我们知道“丹”就是(_________)色。“秋天到了”,何止枫叶如“丹”呢!想想果园里(__________)如“丹”,花园里(____________)如“丹”。

    【3】这首诗歌颂的是(    

    A.红与绿。

    B.生命。

    C.播种与收获。

    D.希望与收获。

    【4】诗中的“绿”和“丹”分别代表了什么?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绿与丹”的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课内阅读。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________  湿润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渺小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

    (1)这段话中,“屋子”指________________,“主人”指__________,“工具”指___________

    2)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称其为“伟大的工程”,这样说是否有点夸张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是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根据词义,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1)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

    (2)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2】读文填空。

    (1)从题目看,这篇短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第二自然段写的庐山云雾的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

    (3)庐山云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精彩赏析阁。

    (1)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用武之地形容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按原文填空。

    魔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采用了_______写法,把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借此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下午,天阴沉沉的,大片大片的乌云翻腾而来,使天空变得越来越阴暗,看样子,快要下雨了。

    电影院门口,一位白发的老婆婆正急忙地收拾摊子,汗水不断地从她的脸上淌下来。忽然,一筐苹果掉到地上,她转身去拾,不料,身子碰着了小车,而车上已堆放了几筐满满的苹果,最上面的一筐苹果倒了下来。这下可糟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咕噜噜滚得哪儿都是。

    正在这时,电影散场了。电影院的门一开,一群孩子先涌出大门。一看这满地的苹果,便飞奔过去,抢起苹果来,老婆婆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睛盯着倒在地上的空筐,心想,这下可完了。

    只见一个小胖子抢得最欢,右手刚刚抓到一个,就马上搭在左手另一个苹果上,接着又去抢一个最大的……不一会儿,他的书包里已装得满满的了。几个小女孩也不甘落后。地上的苹果很快就被抢光了。老婆婆急得都快哭出来了。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孩子们抢完苹果谁也没有走却纷纷跑到箩筐前各人都把书包里口袋里手里的苹果放进了筐里小胖子还调皮地说放心吧老婆婆红领巾不会拿别人东西的说完大家都跑了

    老婆婆望着远去的红领巾,望着那筐苹果,脸上露出了欣慰地微笑。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第4自然段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1)阴沉沉(ABB)

    ________  ________

    (2)又红又大(ABAB)

    ________  ________

    4用文中标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1)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短文用“||”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红领巾指的是谁?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乡间生活多美好

    在我见过的田园风光中,外婆家所在的小山村是最美的。

    清晨,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推开窗,只见金色的阳光下,房子旁的桃

    林红艳艳的。粉红色的桃花挂满枝头,桃树漂亮得像俊俏的小姑娘。春风吹来,飘来阵阵花香,引得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太阳渐渐升高,调皮的羊儿躲到了树阴下。河水清澈见底,我忍不住跳进河里游了起来。水暖暖的,很舒服。我突然觉得腿上、身上痒痒的。呀!原来鱼儿也来和我戏水。那些调皮的小鱼在我的指缝间钻来钻去。可爱的小鲤鱼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四处寻找食物。瞧!那边还有几只大虾懒洋洋地蠕动着胖乎乎的身躯。它们是多么自由自在呀!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坡上,我唱着歌,悠闲地赶着羊群回农家小院。晚风送来阵阵清凉,一路上我还看见野兔在草地上奔跑。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清新的空气呀!外婆家所在的小山村真美呀!

    1.用“  画出文中前后相呼应的句子。读这两个句子应该用   的语气。

    2.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表示此顺序的关键词有:                    

    3.仔细读第3自然段,文章依次写了河里的    ,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展现它们的可爱。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口语交际。

    我国上古时期的传统神话,是反映早期华夏儿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想象,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来表现故事或传说。把你喜欢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请修改病句。

    (1)世界各地流传着五颜六色的神话传说。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救治病人,亲自试吃各种植物,以确定它们的药性。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下面这段话共有四处错误,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看电视和广播可以增长知识,跟着《走进大自然》这个节目,我看到了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满了,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翔。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不向往呢?

    ___________

  • 18、修改下面这段话。(至少修改4处)

    《六一》儿童节那天,丽丽穿着蓝衣服,红帽子到学校参加联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表演了精致的节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同学们陆续表演了独奏、舞蹈、合唱和许多节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题目:________吸引了我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的内容可以是景、物、活动、也可以是电影、电视节目或其它,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文章内容真实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通句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