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是“我”在( )情况下的感受?
A. 父亲临时 B. 长妈妈为我买回了《山海经》
C. 父亲让我背《鉴略》 D. 范爱农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 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
3、(2017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峦(luán) 馈赠(guì) 迫不及待(pò)
B. 磐石(bān) 哺育(bǔ) 人声鼎沸(fèi)
C. 潮汐(xī) 肥硕(shuò) 相得益彰(zhāng)
D. 轻盈(yíng) 娴熟(xián) 随声附和(hé)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卷卷有爷名 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 可据理臆断欤 D.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5、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暗含了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C.颈联的“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流逝之快,蕴含作者感叹之情。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6、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jiān)灯明了 B.那隔着河的牛郎(láng)织女
C.定然在天街闲游(xián yóu) D.我想那缥缈(piāo miǎo)的空中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颤(zhàn)抖 谰(lán)语 苛(kē)捐杂税
B. 锲(qì)而不舍 山巅(diān) 臂(bì)膀 殷(yān)红
C. 宛(wǎn)转 愧怍(zuò) 唏(xī)嘘 深恶(wù)痛绝
D. 懈(xiè)怠 尴(gān)尬 劈(pī)成 锋芒毕露(lòu)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于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箅:蒸饭的工具。②馏:把事物蒸熟。③糜:粥。④识:记住。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
(2)俱委而窃听 委:
【2】用/给下面的句子标画停顿(限两处),并翻译。
太 丘 曰 如 此 但 糜 自 可 何 必 饭 也?
9、按要求填空。
(1) ,云从窗里出。
(2)峨眉山月半轮秋, 。
(3) ,散入春风满洛城。
(4) ,双袖龙钟泪不干。
(5)万里赴戎机, 。
(6)王维的《竹里馆》中“ , ”,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 。
(8)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的。目的是什么呢?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材料二: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材料三: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1】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加点的“最”、“在”、“并”分别为副词、介词、连词。
B.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排比句,强烈表达出人们沉迷游戏而无法自拔的无耐。
C.材料一的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为创造出来的东西多。
D.材料三举英国首相丘吉尔专注于绘画事例,说明专注做事才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3】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我的老师
魏巍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②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③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④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⑤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⑥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香祈祷。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⑦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⑧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⑨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⑩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⑪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
【1】阅读选文②—⑥段,按示例将没有概括的事例概括出来。
蔡老师假装发怒→_________→_________→教我们读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大伙笑她什么?她笑大伙什么?
【3】阅读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赏析加点词语)
(2)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小小”和“莫大”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有过许多经历。不同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这一点一滴的收获,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那一次经历,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班级和真实的人名。
(3)书写工整,笔画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