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该散文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狂人日记》等篇目。
B. 《秋天的怀念》写妹妹告诉“我”母亲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的事采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C. 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茶馆》等。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选取的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3、文化积累。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下列哪项本领不是从菩提祖师那里学来的?( )
A.筋斗云 B.七十二变 C.长生不老之道 D.火眼金睛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5、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曹冲称象
C. 道旁苦李
D. 刻舟求剑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近几年“双11”期间的消费情况,使我们认识到中国不可限量的内需潜力。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燃灯校长”张桂梅,为贫困女孩免费提供教育,点燃了她们梦想的灯,照亮了她们前行的路。央视策划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极大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7、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乡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故园东望路漫漫,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温故___________
(1)好之者__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__
(4)不耻下问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从节选的六章中,找出三个成语。
【4】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9、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④《潼关》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春》的节选,完成相关习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提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呢,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①段里对“春草”的描写中,“偷偷地”一词好在哪里?
【2】“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放在“小草”的前边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④段中描写树叶、小草、灯和人等景致有什么作用?
【4】赏析③段中划线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梧 桐 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绿叶成阴,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翻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盘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谛:“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世间的“无常”,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衰。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能体验到上述的种种变化。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作者丰子恺,有删节)
【1】窗前的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显出了三种容貌:
(1)梧桐树生叶、(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④段的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请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表达作用。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以空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
B. 为了表现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文章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新颖而又形象。
C. 第②段用梧桐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的生叶进行比较,表现梧桐生叶的拙劣和坦白。
D. 第③段的“绿意实在太多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4】文中结句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2、在你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他们或许让你高兴,或许让你痛苦,或许让你迷惘,或许让你释怀,或许让你惭愧、尴尬,甚至难堪……但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你去记忆。请以“总有 值得记忆”为题 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