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台湾苗栗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洗濯zhuó 倔júe强 蜕tuì变 累léi累

    B. 固执zhi   扒bá窃   呵hē责   烟囱cōng

    C. 获益匪fēi浅 猝cù然长逝  恐吓hè 拖累lěi

    D. 粗糙cāo   泯mǐn灭 掳lǔ去 堕duò落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无轮次       深恶痛绝       (róng)       溅(bèng)

    B.忧心忡忡       扑朔迷离       逗(tiǎo)        (zhuō)

    C.耐人寻味       如释重负       (zhuó)       琐(wěi)

    D.心有灵犀       悲天悯人       抖(chàn)       问(jié)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他这人有个特点,遇事就爱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B.春节期间,武侯祠里人声鼎沸,前来观看大庙会的游客络绎不绝。

    C.生病初愈的刘老师,竟然神采奕奕地出席了今天的家长会。这实在令人振奋。

    D.核心素养时代,考题形式十分灵活,考生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意识和见异思迁的能力。

  •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

    A.大概是因为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B.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吗?

    C.阅读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D.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 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 7、选出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发    chéng   (yīng)和

    B.伦dūn  zhúo xiāmg   sou)

    C.狭(zhǎi)  chǎng  chǔ yùn)

    D.水zǎo xiū   酝酿(yùn niàng)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教以                    (2)抄录未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3】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山际见来烟,《山中杂诗》

    (2)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

    (4)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5)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6)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7)雄兔脚扑朔,   。《木兰诗》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①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讲作者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不仅喜欢童话与故事,连一本工具书,也读得津津有味。他很讶异,问那对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②怎么培养的呢?根本没有培养。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两人又相爱,家里藏书又多。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厕所,随处可见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③没事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夜色温柔,灯光缕缕,大家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哈哈哈,孙悟空好好笑啊……”“怎么好呢,说来听听吧!”也玩角色扮演,结局改编,或者写三个人的故事,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④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⑤这件事让我很触动。它使我想到: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的过程。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⑥前行者如何,跟从者也会如何。长者如何,晚辈也会如何。

    ⑦这就是拼爹了。但教育语统下的拼爹,不是金正恩有个爸爸叫金正日式的寄生,也不是王思聪有个老爹叫王健林式的道传,不是葛优有个父亲叫葛存壮式的继承……这种拼,只是权力、全钱、资源的世袭。世俗所讲的拼,与我所说的拼,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前者赢在起跑线上,胜之不武;后者赢在终点线前,实至名归。

    ⑧离开体制以前,我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

    ⑨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越多,就越发现;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爱,父母不说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达理。相反,一个问题学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则一定也充满问题,比如缺爱,不平等,不自由,父母普遍文化层次不高,观念落后,视野狭隘,并且多有暴力行为。

    ⑩不同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英国有个纪录片,叫《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在短短的100多分钟里,14个人的真实一生就过完了。

    这个纪录片看得人非常难受。因为,它是尖锐的、令人不喜的现实,忽然噗地一声,戳破鸡汤、励志、幻想的薄衣,不由分说地,扎到眼前来。告诉我们13个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在电影里,60年一晃而过,走到后来,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阶层固化,流动困难。这种僵局的产生,到底缘于什么?

    有一个总结非常棒,它是这么说的:其实,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精英传递给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从容、自律与不屈不挠。穷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秉持不同观念的人,自然拥有不同的视野,匹配不同的行动,支付不同的代价,导致不同的结局。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是无知的,就会以控制、奴役、摧残的方式,对待一个孩子,并且做得毫不自知。以恶的方式传递恶,以愚蠢的方式传递愚蠢。那么,在人生的奋斗链条上,孩子从一开始,就掉了链子。父母是开明的,就会给孩子尊重和自由。不强迫,不设置,接纳生命的可能,让孩子的最大压力,仅仅来自他自己,发现他的优点,欣赏他的特质,运用成人的思维与资源,帮助他放大……那么,他就比同龄的孩子,赢了一大截。

    这样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纵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纵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纵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气候。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文/周冲,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读①-④段,说说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的原因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说“世俗所讲的拼爹,与我所说的拼,是完全不一样的”?请结合文意⑤-⑩段内容简要概括。

    【3】结合上下文,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的过程。

    (2)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4】作者希望父母们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家的父母”?请结合全文内容来概括。

  • 11、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想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时,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节选自《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1从本文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 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 “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一  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千米——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600千克和5100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10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好的结局。

    材料三  到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幸运的我,遇见了你。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2)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若不可避免,请用A老师或B同学等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