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质量(zì) 获奖(huò)
B.依赖(lài) 潜伏(qiǎn)
C.哲学(zhé ) 素质(shù )
D.探索(suǒ ) 船舶(bó )
2、下面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B.《暮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D.梅雪争春未肯降(降伏)
3、将词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天到晚总是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大显身手
D.手忙脚乱
4、“故为精卫”的“故”的意思是( )
A.因此 B.原因 C.因为 D.所以
5、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B.八月/涛声/吼地来。
C.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6、下列哪一个词语描述的场景与其它词语不同( )
A.人声鼎沸
B.震耳欲聋
C.鸦雀无声
D.响彻云霄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詹 率领 沙滩 雄鹰
B.闪烁 擦式 渗透 莲蓬
C.蔬菜 防止 低碳 花穗
D.涂沫 遭殃 急促 敏捷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骚人阁笔费评章。
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做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用“/”给下列诗句划出恰当的朗读节奏。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l)题西林壁______ (2)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从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位置,观察到庐山不同的样子。
【4】全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
10、“抢钱”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读了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请选择一个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按_____的顺序来写的。
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
【4】“抢钱”加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
【5】“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中出现了我、老人、小学生、中年妇女等众多人物,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分析分析,写出你对他(她)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航”是什么意思?“我们”如何欢送芦叶船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着渐渐远去的芦叶船,“我”和小伙伴们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麻雀》片段,回答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尖锐 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 保护)着小麻雀,想(救助 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用“石头”比喻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选文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买票
①我五岁的时候,第一次和父母去看电影。对我来说,那是件大事,虽然我不知道看电影是怎么回事,只是知道大人认为我有资格去看了,所以觉得非常神气。那一刻,我的世界充满阳光。父亲说:“在戏院里你要乖乖的,不许讲话。”我满口答应了。
②到了戏院,父亲去买票。要入场的时候,我看见每人手里都拿一张票,要交给收票员撕(sī)掉一半才能进去。轮到我们的时候,我向父亲要我的票。他却说:“你不需要买票就可以进去。”父亲的话像一盆冰水泼到我的心里。
③我并不是不( ),只是觉得这非常不公平。为什么人人都有一张票而我没有?
再说,父母既然带我来,为什么不给我买票就要拉我进去?“我也要一张票! ”我先是大叫,很快就哭了起来。
④“你这孩子真不讲道理!”父母同时说,“你不用买票就可以进去,还在吵什么?”
⑤父母的话让我更加( ),继续大哭大闹。我要的只是公平待遇,人人都有票,我也要一张,这有什么不讲道理的?就这样,我们挡住了戏院的入口,别人都在看我,有的不耐烦地皱着眉头,有的一个劲 儿摇头,有的和父母一样,说:“这孩子真不讲道理!
⑥他们越说我没有道理我越生气。父亲( ),只好买了一张票给我。我这才像别人一样,把票规规矩(jǔ)矩地交给收票员,让他撕去一半,跟父母走进戏院。电影开始了,但我的情绪(xù)还没有平复,放的是什么电影我完全没有印象,只在黑漆(qī)漆的戏院里静静流眼泪。
⑦回家后,父母又教训了我一顿,说:“六岁以下的儿童不必买票。你这么不讲道理,以后不带你去看电影了。”我听了才不在乎。我五岁的时候对金钱毫无认识,所以对白花钱给我买票也不觉得是冤枉(yuān wanɡ)的。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年龄,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感觉,只能凭当时的知识。我以为我为自已争取公平待遇,绝对有道理。
⑧过了这么多年,我没有忘记这件事。现在我对金钱多多少少有了认识。但是我不知道,假如再遇到五岁时同样的情况,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待遇,我是会努力争取,还是会默默接受?
⑨我希望我还有那种勇气。(本文有删改)
【1】父母带“我”去看电影,“我”觉得非常神气是因为( )
A.电影很精彩
B.“我”有资格去了
C.父母很爱“我”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短文第①至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生动地写出了“我”心情的变化,下面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兴奋一失望一伤心
B.高兴一好奇一伤心
C.高兴一失望一感动
【3】填空:
(1)短文第____自然段至第____自然段主要写:到了戏院,“我”发现别人都有票,而“我”却没有,于是又哭又闹,直到电影开始,情绪还没有平复。
(2)短文第⑤自然段写到别人说“这孩子真不讲道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理由)
【4】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无可奈何
B.愤愤不平
C.通情达理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我希望我还有那种勇气”中“勇气”指的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赞同文中“我”哭闹着要电影票的行为吗?写明你的想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鸡(节选)
张大爷不知道打哪儿弄来一只鸡,长相特中性,嘴特别欠,看见刚学走路的孩子就追着人家啄。张大爷就在后面甩着根树枝喊,撵上就将它按倒在地,跟逮小偷似的。
多日不去,再去,那鸡已经出落成大老爷们儿了,隔着一身毛都能看出它身上的腱子肉,跟山大王似的,脖子上有几根毛还总戗(qiāng)着,带着一副(可怕 厉害)样儿。翅膀明显退化,跟给谁撅了一半似的,短粗,一走路就端肩膀。这鸡魁梧得像个糖三角,没什么家教,只要它想打呜,扯脖子就喊,从来不管天亮不亮。
张大爷每天跟糖三角说话,糖三角就站在他旁边,很少走远,也不像那些没文化的家禽,一出来就叼垃圾箱或者(捕捉 捉弄)蚂蚁,它只吃人饭。张大爷吃什么往地上扔点儿就够它吃的了。有时候糖三角犯脾气,挑食,张大爷能治不了它?出其不意一把捉住鸡脖子又将它按倒在地,张大爷就这一招,够用一辈子的。糖三角倍儿服他,最后只要一听主人怒声呵斥,立刻躺倒在地,你都不用动手,人家自己歪着脖子躺着吃,大爷不发话,它就不敢站起来。
糖三角躺着吃饭都成一景了,经常有小孩央求张大爷让鸡躺下。糖三角也是怪倒霉的,有时候大热天得在地上躺半个多小时,还得兼顾表演装死,能闭眼一天呢。开始大家都挺喜欢糖三角的,因为它长得确实不太俗,而且自信,你看它,它也看你,估计要会说话早跟人搭讪上了。它从来不正眼看那些狗,在它眼里那是些小混混,谁要敢在它的地盘拉尿撒尿那么没规矩,糖三角呼扇着翅膀摇晃着五短身材就往上冲,拿自己当大老鹰了,那些狗吓得都绕着楼门走。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词语。
【2】这只鸡的外号叫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只鸡两次被按倒在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只鸡很听张大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她将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改为陈述句和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
③王承书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为了准备累坏了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一处错字,三处语病)
去年夏天,参加了草原探险活动。那天,我陵晨出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返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我一定要改掉咬铅笔的坏毛病。
2.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3.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美丽的世界。
4.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9、作文。
题目:这一天,我_______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这一天的某件事给你带来的某种感想和感受,条理清楚,语句连贯。字数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