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被农民逮住之后,被迫做什么事情?( )
A.看守鸡舍 B.打扫卫生
2、学了《扁鹊治病》一文后,你觉得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果断机警的人,蔡恒侯是一个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人。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听取忠言,做事情要防微杜渐。
C.扁鹊因为要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所以多次要给蔡恒侯看病。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即使……也…… 因为……所以…… 不仅……还……
赵文是学校田径队的运动员,他训练非常刻苦。( )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 )坚持训练,( )生病了,( )要训练一会儿才肯休息。( )他训练占用了很多时间,( )学习成绩仍然很棒。( )他的出色表现,( )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关于作批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给写得好、有疑问、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
B.批注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句
C.可以在空白处写自己的批语
D.批注必须对应文章中的一句话
5、下面的人物卡片写出了相关故事和人物特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6、编《植物诗佳句集》时,下列诗句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B.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C.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7、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A. 鲜(xiān)为人知 B. 川芎(xiónɡ) C. 解(xiè)狐 D. 内疚(jiū)
8、根据情景,写出相应的诗词名句。
(1)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在花丛中欣慰地笑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
___________,_________。
9、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A.梅和雪
B.梅和诗
C.雪和诗
D.梅、雪、诗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童年(节选)
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大片水。在我的脑海里所留存着的故事,其中一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还参与了我的性格、脾气的养成,更是构建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友善( ) 举世无双( )
反义词:湿润( ) 消极( )
【2】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归纳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老祖母( ) 母亲( ) 父亲( )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是一个__________句,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这句话,说说自己该如何回报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_______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短文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人迹渺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身体机能,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误打“×” )。
(1)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 )
(2)第二段是围绕着“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这句话来写的,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分类别三种说明方法。( )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所以能够耐饥耐渴。 ( )
(4)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极为“惊叹”的语气。 ( )
12、阅读。
“将”了教授一“军”
“老师,您的行列式错……”站起来说话的是一个瘦小的年轻人。
听课的同学都被这突然的举动惊呆了,因为讲课的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啊!
站起来说话的青年叫王元,是数学研究所的一名实习研究员。他“将”了华罗庚教授一“军”。大家一个个紧张地盯着华教授,都为王元捏了一把汗。
只见华教授移动了一下身子,仔细地检查起自己的算式,然后(表露 流露)出赞许的神色,说:“是我错了。应该按照王元的意见改正.”华教授没有因为王元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恼怒,相反,他为发现了一个不迷信(权力 权威)、勇于(探索 思索)真理的人才而高兴,后来,王元在华罗庚教授的培养和指导下,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气愤( ) 称赞( ) 闻名( )
【2】认真读第4自然段,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3】短文的题目“‘将’了教授一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夸父追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名叫夸父。他看到人们生活在黑暗寒冷的世界,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世界充满阳光和温暖,那该多好啊!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yú)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就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一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
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夸父倒在地上,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树上结满了果实,太阳被感动了,它放慢了脚步,并且每天都到地上走一趟。
【1】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再写出两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夸父追日的原因是什么?用“~~~~~~”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
【4】夸父追日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夸父追日”常用来比喻什么?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报仇。
B.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C.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14、课外阅读。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
①1943年,爱因斯坦应聘在美国极负盛名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研究员。
②进入研究院后。校工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不假思索地说:“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些纸笔和一个特别大的废纸篓。”
③“为什么要特别大的纸篓呢?”校工好奇地问。这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啊!”爱因斯坦笑了笑,幽默地回答道。
④为了满足他的要求,校工真的就走街串巷,买了一只特大的废纸篓回来,放在他的工作室里。
⑤有一天,学院邀请附近一所小学的学生来参观研究院。
⑥爱因斯坦名声在外,如雷贯耳。小学生们对他崇拜有加,看了他的工作室后,对他更加地钦佩。
⑦但当心细的爱因斯坦环视四周时,一下子就发现了放在工作室里的那个废纸篓不翼而飞了。他马上就急冲冲地去找院长,问是怎么回事。院长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你是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在房间里摆着那么一个超大的纸篓,里面装着一团团的废纸,实在是很不美观,有碍观瞻,所以我临时吩咐校工把它拿走了。”
⑧“事先没有同你打招呼,对不起。”院长看见爱因斯坦一脸的不高兴,赶紧又补充了一句。爱因斯坦听了院长的话,仍然固执己见,一定要立刻见到那个纸篓。院长只好让校工把那个废纸篓重新拎回来,放在原处。
⑨好奇的小学生一见,立刻围住它。一个小女孩问道 您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啊 难道也会算错题吗
⑩爱因斯坦微笑着说:“当然。许多时候,我都会算错的。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我才会一次就算对,不用计算第二次。”(读到这里,我心里产生的想法是 : )
⑪小女孩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原来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也会经常犯错误!”
⑫爱因斯坦点点头说:“对。正因为如此,每个热爱科学研究的人,也才有机会最终成为一名科学家。”
【1】给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如雷贯耳: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文中画“~~~~”的句子旁边做批注,把你读到这句话的想法写在文中( )里。
【4】品读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1)“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啊!”爱因斯坦笑了笑,幽默地回答道。
从爱因斯坦对校工说的话,我知道他要特别大的废纸篓是为了________,体现了他__________。
(2)爱因斯坦听了院长的话,仍然固执己见,一定要立刻见到那个纸篓。
我从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看出爱因斯坦的固执,爱因斯坦坚持把废纸篓放回原处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围绕废纸篓写了关于爱因斯坦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后写下来。
第一件事: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
【6】参观完毕后,小女孩回到家后,会怎样将今天的收获告诉妈妈呢?请你联系她恍然大悟的原因以及爱因斯坦对他们说的话,将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妈妈:听说你们今天去参观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了,有什么收获吗?
小女孩:_______________
15、分析句子。
A.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蔡桓侯,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B.蔡桓侯派人问扁鹊,他为什么不说话就跑掉了。
句子A和句子B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句子A运用了语言描写,显得很______________,句子B的意思就显得概括______________多了。
16、修改病句。
老师打手势让大家平静下来,点名让我来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17、他穿一身黑色礼服和一顶黑色礼帽,好看极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肯定李明这次数学考试可能得满分。
2.清明节那天,到烈士陵园。
19、小练笔。
你一定仔细观察过某种动物或植物,请你抓住它的一个特点简单地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