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迟顿 贪玩
B.凤仙 青蜓
C.扩大 锐利
2、养殖大户王叔叔的生活 ,他感觉很满足。( )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以下哪部著作?( )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C.《史记》 D.《韩非子》
4、选择正确的读音
戛然而止(jiá gā) 失重(zhòng chóng)
翻越(yào yuè) 瞠目结舌(chēng táng)
仿佛(fú fó ) 亚洲(yǎ yà)
5、下列词语中的“观”与“奇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观看
B.观潮
C.壮观
D.乐观
6、用“——”划去下列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完成(号召 任务) 身体(强大 强壮) 满怀(信心 决心)
表演(精美 精彩) 阳光(明媚 明快) 改正(错误 失误)
7、下列词语中不是描写古人勤学的一项是( )
A.悬梁刺股
B.白雪皑皑
C.凿壁偷光
D.手不释卷
8、下面两首词作标题均为《卜算子·咏梅》,请分析他们的异同。
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异 | 韵脚【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 ___ |
___ | [近代]毛泽东;[宋]陆游 | |
同 | 全诗字数(格式) | 44字 |
____ | 梅花 |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出塞
[唐]王昌龄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不教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1)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由月夜出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得悲壮但不凄凉。
10、课外类文阅读。
青鸟情
龙永杰
院子里飞来两只小鸟,乌黑的翅膀,雪白的脊梁,人们叫它们青鸟。青鸟比麻雀大,比喜鹊小,也不像燕子那样筑窝。屋檐墙上有孔小洞,便是它们温温暖暖的家了。它们形影相随,步调一致,是对可爱的小夫妻。
过了一个月,又过了一个月,人们很少听到它们的歌声了,却意外地发觉洞里有了叽叽喳喳的叫声,也看到它们飞来飞去,格外忙碌。原来它们已是有了儿女的“人”呢!
五月的一天下午,突地阴了天,嘎地来了雷,眼前一个闪电,雨点跟着风就来了。风一起,大雨泼了下来,从田里跑回家的人,淋得透湿,赶忙换了衣服,然后出着长气,屋檐下站着,一边擦雨水,一边望着外面的雨线,议论起雨的来势。忽然,从那昏昏的天边,望着了一个白点,像风筝在飘。白点愈来愈近,像要落地似的,但风太猛,总使它忽高忽低,落不下来。几经盘旋,几次挣扎,总是高了又低,低了又高。人们终于看清了,是一只青鸟,但是另一只呢?猛地,只见它斜着翅膀,硬是冲了下来,低了,又一个圈儿,冲进院子,嘿,它嘴里还衔着条虫子哩!它一飞进院子,树上便响起另一只青鸟的叫声,随着叫声,洞口探出四个小小的脑袋,张着扁扁的镶着黄边的嘴巴,吵着嚷着。它飞进洞去,不知给哪只小乌喂了食,飞出来,叫了一声,另一只飞走了,它却停在那里,守护着洞口,任风刮雨淋了。
那飞走的,也极是艰难。风猛,雨急,它全然不顾了。高空一阵呼啸,使它失去了方向,一个把握不住,划道弧线,像石块般地抛在街上。它摔坏了,一动不动,怕是再也飞不起来了!
我跑出门去,想把它逮回来,免得雨中受苦。它极力挣扎,但还是被我捉了回来,擦了雨水,放在炕上,用小筛盖了,让它暖和。它先是安静地躺着,一会儿工夫,似乎缓过了气力,再也不安于这温暖的地方了,急着出去,撞得筛子乱响。我刚揭筛子去看,它却瞅准方向,噗噜(pū lū)一声,飞了出来,冲门外而去了……
雨小了,人们都回屋去了,我却非常不安,望着昏黄的天空,不知它飞向哪里,在干什么?树上的那只,也终未进洞去,缩着脖颈,静静地守着……
【1】用“____”画出描写雨大的句子。作者描写雨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雨天,两只青鸟是怎样分工的?表现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提出两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1)内容方面的:_____________
(2)写法方面的:______________
【4】“望着昏黄的天空,不知它飞向哪里,在干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回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理解。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____________。“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的“大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选出正确的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A.巴 B.触 C.爬 D.贴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爬山虎的脚要是( )就巴住墙,要是( )不几天就费了。
(2)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时候像( ),巴住墙往上爬的时候像( )。
(3)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颜色是( ),触着墙的时候,它的颜色逐渐变成( )。
【3】第①段中,对爬山虎的脚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4】第③段中,作者的观察方式不包括哪一项?( )
A.细致观察
B.在不同时间点观察
C.连续观察
D.实验观察
【5】把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观潮》 (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横卧)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选文作者是按照由______及______的顺序,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__________的。
【3】选文第1自然段中描述观潮者情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们____________的心情。
【4】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5】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选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用“﹏﹏﹏”画出来。
14、阅读作答。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 ),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 )有了( )。
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 )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转眼间____________
【2】选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突然 果然 光亮 亮光 光彩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作者巴金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海上日出的哪幅画面,用“ ”在文中画出,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了解了日出的先后顺序,不由让我想到《观潮》所记叙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或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即使有清洁工打扫,在公共场合我们也不能乱扔垃圾。(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动作描写将它表现出来。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例:胆怯—他低垂着脑袋,抠弄着手指,站在妈妈身后,像一只受了惊的兔子一样。
________________
(3)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这里的“最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黄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病句。
①教室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川、河流、森林把朝霞染得一片通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姑姑买了香蕉、梨子、茄子、苦瓜等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用修改符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字数在400字左右。
题目一: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历程让人印象深刻,也许是一次勇敢克服困难的经历,又或是那咬牙坚持学习技能的时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请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
题目二:假如有客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请你来当校园小导游,你将按照什么游览路线向客人介绍校园的景物?是那庄严的升旗台,高大的教学楼,风景宜人的小花园,绿草如茵的操场,还是宽敞明亮的图书室……请你以《可爱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介绍校园最有特点的地方,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