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B.《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春秋时期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提出“逍遥游”。
C.《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历时15年始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
D.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人物,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复活》等,《炮兽》一文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浪漫主义特点。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的句子组合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②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③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准备)
④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拜见)
⑤乃以秦王属吏。(交付)
⑥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
⑦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
⑧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一定)
⑨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走到尽头)
⑩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说明)
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
⑫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来往)
⑬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功劳)
⑭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难吃的)
⑮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欺辱)
⑯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因为)
⑰愿枉车骑过之。(委屈)
⑱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
⑲今予之生地,皆走。(目前,现在)
⑳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A.①②③④⑥⑦⑭⑱⑲⑳ B.②③⑤⑥⑦⑩⑫⑮⑰⑱
C.③⑤⑦⑩⑪⑯⑰⑱⑲⑳ D.①⑧⑨⑪⑫⑬⑭⑮⑯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
②中学生辩论赛进入第二轮后,辩论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双方的一辩都快人快语,语言时而含蓄,时而尖锐,语速之快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③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心只盘算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食言而肥,终会自酿苦果。
④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得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木人石心者备受欺凌,八面玲珑者风光无限,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诚实守信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⑥进入朋友圈才发现世界小得像一间客厅,如果还对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微妙明察秋毫的话,有时候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非有能硕茂之也 ⑤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⑥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A. ①④/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②⑥/④⑤ D. ①③/②⑤/④⑥
5、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自胡马窥江去后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瞳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已知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 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不如子房。 (《高祖本纪》)
(3)太史公曰:《诗》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5)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
(2)《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醒人耳目。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
(3)杜牧在《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10、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2)《诗经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离骚》中有二句,说因为我佩带美好的香草,又采集花草来装饰自己的华美,却遭到奸佞小人贬斥,遭受罪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将两种归途进行对比,表现诗人隐逸自得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阁夜》中借听觉和视觉营造了一种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朝政权迅速垮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飞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人生绝望的诗句:“______。”
(3)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中与该句形成千古绝对的诗句是:“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注】,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一句,词人仅以七字便概括了贵族子弟外出观灯的气派,隽永有味,意境高远。
B.“白头”二句,写自身寂寥落寞。词人慨叹孤独年老但功名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
C.“白头”句与“笼纱”句构成反衬,贵族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
D.姜夔此词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于能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2】本词的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历来被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节选自《后汉书·范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B.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C.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D.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指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秦时期称庠序,都由帝王开办。
B.京师,中国古代通常称国都为京师,历朝所指各有不同,东汉指洛阳。
C.三府,汉代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所设立的府署,合称为三府。
D.辟,即征召,古代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制度,类似的还有召、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式言而有信,千里探友。游学太学与张劭结为朋友,分手时约定两年后去拜访张劭的父母,两年后,他信守诺言,如期而至。
B.范式重情重义,至情至性。梦见张劭去世,伤心不已;按照张劭托梦如期奔丧,亲自为好友执绋引柩,众人为之动容。
C.范式口碑极佳,深得信任。请假去送别张劭,太守虽然不相信他的梦境是真实的,但相信他的情义和信用,就准了他的假。
D.范式仗义助人,不求名利。不负素昧平生的陈平子所托,送陈平子妻儿及其灵柩回家,快到时留书哭别而去,不求回报。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③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你对上面的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