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情表》-李密-晋朝
B.《张衡传》-范晔-南朝
C.《窦娥冤》-关汉卿-明朝
D.《包身工》-夏衍-现代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仲尼厄而作《春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现在的浙江到处展开的是海晏河清的山水长卷。
②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③周星驰导演的新片《美人鱼》,建造了一个“猪笼城寨”式的人鱼世界,显示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④陆建芳握瑾怀瑜撰新篇,以七年之力,主编完成了12卷本的《中国玉器通史》,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玉文化”。
⑤美韩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将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有关国家安全利益,中方坚决反对,强烈敦促美韩改弦易辙。
⑥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风景区风光宜人,秀色可餐,高颜值“云海”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4、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驼业种树
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永春老醋、崇武鱼卷、洪濑鸡爪等特产充满着道地的“泉州味”,深受游客喜爱,是有口皆碑的“泉州伴手礼”。
②2017年去世的吴文俊、黄大年等科学家,不但功勋卓著、著作等身,而且有一腔至诚的爱国情怀,令人高山仰止。
③2018年元旦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33亿人次,不少景点游客爆满,门票一票难求,给人以洛阳纸贵之感。
④在央视辩论节目《世界听我说》中,华人辩手个个巧舌如簧,努力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口才交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⑤不少人为了追求好身材而盲目节食减肥,食不果腹,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很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身体健康。
⑥为了吸引眼球,有些人喜欢在微博上故作惊人之语,其实他们的言论往往肤浅狭隘,缺乏理性,不过是一孔之见而已。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的理想是赚大钱。袁隆平院士“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向钱看”意味着一门心思赚钱发财,物质利益至上。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民族要振兴,需要年轻人将个人理想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事业追求上热衷于“向钱看”。研究了半辈子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先生担忧年轻人不搞农业,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切提醒。
如果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以后粮食安全怎么保证?如果年轻人不肯问津农林渔牧等行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打底作用的第一产业将何去何从?如果考古挖掘文物修复、非遗传承这些领域出现更严重的人才断层,我们今后靠谁去寻根溯源?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拼命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靠谁支撑?把许许多多类似的“如果”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袁隆平老先生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他实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如何科学进行人才引流的大问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人应该以造福社会为己任,结合自身特点向各行各业分散流动,适应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需要。教育引导年轻人立鸿鹄之志,择利民之业,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甘守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应从社会分配的角度审视社会上出现的“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一个职业“热”,往往对应着收入高、待遇好、赚钱多。一个岗位“冷”往往对应着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怎么办?整体提高冷门职业、艰苦岗位的薪酬待遇,让岗位的艰苦程度与薪酬分配正相关,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如此,“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就能得到一定缓解。事实上,历史上我们也出现过“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冲突,也是用优化社会分配的办法解决的。
“向前看”是我们必须固守的价值追求。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合法合规,“向钱看”也无可厚非,相反,合法赚更多的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社会现实来看,这一代年轻人经济压力比较大,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这样的“向钱看”亦符合“向前看”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分配机制足够科学灵活,让更艰苦的工作匹配更高的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并非决然对立。相反,还可能达到统一。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配的调整有时难免滞后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以收入、待遇的提升来缓解“人才荒”的职业和岗位,则不妨给予更大的荣誉政府、社会和媒体应该对一些社会急需的特殊行业、艰苦岗位、冷门职业给予更多关注,提升社会评价,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缓解“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引导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李思辉《从袁隆平的担忧说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向前看”与“向钱看”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两者境界差别并不大。
B.袁隆平对“年轻人不搞农业”的担忧没有必要,科技发展了,并不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C.一种职业是“热门”还是“冷门”,与待遇和工作强度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个人观念。
D.我们要固守“向前看”的价值观,但在市场经济下,法赚大钱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而是由袁隆平的谈话引出相关观念并作解释后才亮出论点。
B.文章不仅论证了为什么要“向前看”而不能“向钱看”,还阐述了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C.文章论证“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和如何解决职的冷热问题时,运用了假设论证。
D.文章结尾提出对某些职业给予荣誉倾斜、提升社会评价等建议,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也不是反对年轻人以赚大钱为理想,关键是要看赚什么样的大钱。
B.“热门职业”与“冷门职业”的矛盾并非无解,史上我们就解决过这类矛盾。
C.分配机制科学灵活、艰苦工作回馈更高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能统一。
D.更多地关注“冷门职业”,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等,有利于“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记梦》 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元宵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要实事求是。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与桃花源人交谈时,发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们与世隔绝之久。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了蜀地险恶的政治形势后,劝告前往蜀地的人说“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会超过学生,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3)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借“ 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 ,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琵琶行并序》以声喻声,且用通感来描绘的一段婉转流畅的旋律的是“ 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
(5)《定风波》“______?_____ ”体现了词人淡然面对风雨的态度。
(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自心呼喊,将与外界断绝来往“ 归去来兮,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沉痛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2)唐代武平一的《杂曲歌辞·妾薄命》中有一句描摹美女回眸之美:“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同样选择写杨玉环回眸一笑,突出其倾城之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浪淘沙 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1】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两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2】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①。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任颛传》)
(注)①唐宋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B.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C.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D.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判官: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僚属;盐铁判官为盐铁司的属官。
B. 榷场:宋、辽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除官营外,商人需领得文件方能交易。
C. 待制: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要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D. 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乞骸骨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颛满腹经纶,精明强干。任颛因献文,被赐进士及第,后委派他为册封谅祚的册礼使,他顺利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
B. 任颛有礼有节,令人折服。皇帝命他接待西夏使臣杨守素,他对其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令杨守素找不到口实,折服而去。
C. 任颛治政有方,措施得当。任颛任转运使时,每视察所辖区域,必定找部下中一名贤能的人和他同随同议,百姓乐于受他治理。
D. 任颛深得帝心,不断升迁。任颛想方设法保全了大宋颜面,为官任劳任怨,明察秋毫,深得信赖,累计资历得官至户部侍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
(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看看这四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然后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