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②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一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③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④世界杯小组赛爆出最大冷门——世界足坛公认弱旅韩国队击败卫冕冠军德国队。反观中国,足球如何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
⑤《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而谈的陈述之中。
⑥四婶洗着碗,一面愤愤地,她认为卫老婆子自己荐祥林嫂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歃血”。古代盟誓时,杀牲取血,盟誓者以口吸吮之,表示诚意。
B.古代朝见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位在廉颇之右” 说明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C.龟策,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和蓍草,博,博戏,古代一种可以赌博的棋类游戏。
D.“舍人”指有职务的门客;“御史”,史官,战国时御史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①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②食之,舍其半。
C.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②其右提弥明知之
D.①其再插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儿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为《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过程。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3)《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认为,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新的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自己身居闹市而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 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4)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上片对赤壁雄奇景象的描绘,巧妙自然引出下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忍让廉颇,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其结果将相二人“_______,_______”,传为美谈。
12、理解性默写。
(1)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自己孤寂和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击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①,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②,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③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①土国:为国家兴土功。城漕:在漕地筑城。②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③爰(yuán):于何。④活:同“恬”,相会。⑤洵: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五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化。
B.第一章中的“独”字不仅指“我”行动上的孤单,也指“我”精神上的孤独。
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形具体化,与第二章的“忧心有忡”相呼应。
D.第四章写“我”“南行”之前与妻子离别时的誓言,表达了“我”喜悦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比。
【2】本诗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任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 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 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 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中国古代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 便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帝王也常在便殿接见臣子,询问对策。
C.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大臣主持,只考策问。
D.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 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 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生死病死,在所难免。
D. 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按例可以申请赏赐,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遥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礼论道,为的是明确高尚的思想,坦荡的气节。
儒家讲求入世,为世界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决然是对内心的一种肯定。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寥廓的宇宙中,虽然更多流露出的 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着的是对生命莫大的挚爱。而品味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 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让我们体会到了对生命意 义的尊重。
如若细细寻找,在诸子百家闪光的思想中,我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请选一位先秦哲人(不限材料中列举的)的思想认真解读,结合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 以“人生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