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请救于魏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恐前语发(暴露) 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扶辇下除(殿阶)
B.凿地为坎(炕) 服匿(盛酒酪的瓦器) 果引张胜(招供)
C.伏斧质请罪(砧板)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均之二策(平均)
D.位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 匈奴诡言武死(欺骗说) 具自陈道(方法)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4、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马谡自告奋勇,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
B. 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父子冒死冲出重围,从此坚守不出。
C. 钟会与姜维来到成都,派卫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钟会与姜维商议谋反大事,拟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但走漏了消息,卫瓘带兵杀来。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
D. 在梅死后,琴从梅的死中看到了命运对自己的威胁,她决定无论如何决不做第二个梅。在梅死亡之前,琴的母亲虽然同情琴和觉民,但为了避嫌,她不打算给他们帮忙,甚至不让觉民来看琴;在看到梅身后的情形和钱太太的惨状后,她仍无动于衷,不愿给琴和觉民提供帮助。
E. 《家》的作者巴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两代人本质的不同。这种对比的手法是贯彻整部作品的。例如:作者在描写正月初八晚上放烟火和初九晚上看龙灯这两次游乐活动便是一次含意深刻的新老两代人的思想感情的对比和审美观的对比。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写作的自由
冯骥才
①我的经历有点奇特。我是在文化大革命降临中国的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写了至少一百万字,非但没有一个字发表过,反而要把我写的人物换上外国人的名字,上边还故意署上外国作家的名字,以便一旦被人发现就解释为外国文学的手抄本一一当然这想法既幼稚又悲哀;可是回忆那种写作,我却真正的享受着写作的自由。尽管我身在绝对的思想专制的时代,但一旦拿起笔来,我的精神立即神奇般进入了绝对自由的境界。我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我还感到了一种庄严的历史的使命与责任,写作的心态无比虔诚和圣洁,以致常常忘了外部环境的残酷。
②我由此感受到,写作是一种灵魂的自由,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行为。自由注定是写作的本质。自由对于写作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选择了写作,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自由一一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表达。然而自由不是空泛又美丽的奢谈。只有面对着束缚与禁锢,自由才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才显示出它高贵的价值与神圣的必要。所以自由的光芒总是散发在它被争取的过程中。再进一步说,写作的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的环境的自由,二是内心的自由;作为写作本质的自由首先应该在写作者的心里。那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为自由而写作,放弃这种意义的写作,写作就是制造文字的垃圾。
③然而,自由的对手不一定像强敌一样总站在对面。对于当前的中国文学来说,外来的强迫性的文化专制已不复存在。但市场的霸权同样可以混灭精神的自由。它无时无刻不在招徕你,改变你,改造你,使你逐渐变成可供消费的商业形象。人类正在走向一种困境:它所创造的一切方式,都带着难以拒绝的负面。于是,自由与否的关健,取决于我们自己。
(选自2016年《当代》,有删改)
【1】作者在第一段叙述自己写作的经历有何作用?
【2】结合原文,阐述文中画线句的内涵。
【3】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写作自由”?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7、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突出阿房宫
的雄伟、壮观。
(2)《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讲大与小的关系,来说明“小”的往往不了解“大”的行为和想法。
(3)《虞美人》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齐人败绩,曹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断定齐国是真的退败后才下令追击。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
(2)____,筋骨之强,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客喜而笑,_____。肴核既尽,____。
(4)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以趋于亡。
12、(1)《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两句,一方面是写敌人入侵的猖狂与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5)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选取“西江”“北斗”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 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请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 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 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 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