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诗句“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描绘的所在地景致不同的一联诗是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 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边城》中,沈从文写吊脚楼的风情、龙舟比猫的场设、男女愔歌的咏唱。那里,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存在着,没有剧烈的冲突,只有淡淡的孤寂和忧伤。

    B. 《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赞歌,受崇拜的棒球好手狄马吉奥虽有缺陷,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和老人形成映衬。而老人对与黑人扳手比赛的追忆,也给自己增强了信心。

    C. 巴金作品《家》中的大哥觉新善良懦弱,逆來顺受,奉行“作揖哲学”;觉民单纯热情,决不跟旧势力妥协;觉慧沉着温和,只关心个人幸福。

    D. 常四爷初次出场时,雄赴赳地提着鸟笼;第二次出场时,拎着两只鸡,祝贺茶馆重新开张;第三次,提着小筐,拿着捡来的纸钱祭奠自己。

    E. 《哈姆莱特》中,罗森克兰兹和纪尔顿斯丹是哈姆莱特的好朋犮,他们充当了丹麦国王的走狗,传递假信息给英国国王,最终被英国国王识破所杀。

  • 3、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部著作艰深晦涩,我几次展卷阅读都未能真正理解,今日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

    ②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③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购中义愤填膺

    ④市场上大概有几百种文言文阅读图书,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注更是言不及义

    ⑤他曾因在世界体坛上多次荣获冠军而名噪一时,从国家队退役后转战商海,成了一名商人。

    ⑥这家文化发展公司另辟蹊径,充分发掘民间文艺资源,带领草根艺人登上舞台,成功打造了一批草根明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 5、与下面这副对联内容相对应的名人,正确的一项是( )

    身比闲云,羁鸟池鱼同悟道;心同流水,东篱南山共忘机。

    A.杜甫

    B.陶渊明

    C.苏武

    D.廉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郝立斯

    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9日,有删节)

    1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

    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2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得到认同。

    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

    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D.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对价值观的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

    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D.要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 8、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1)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精巧,巧到一廊一檐都极具特色,其中以人腰比喻环绕的走廊,以飞鸟比喻突起的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柴救火的引证论证了贿赂的弊端。

    (3)孟了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自已乘船归家,和风吹衣,小舟飘荡,心情十分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是迷人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尽了秋日水天一色的美。

    (3)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时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_____________” 巧妙设喻类比。

    (2)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A.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忙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

    B.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

    D.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

    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余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选自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一体 迥:远

    B.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 雅:平素,向来

    C. 其美者三十余篇 撮:选取

    D. 国之者为之 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睿宗向司马承祯询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认为治理国家的要旨就是《易经》所说的顺应自然。

    B. 《白云记》收录司马承祯离开唐玄宗时公卿送给他的三十多首诗,常侍徐彦伯还为诗集作了序。

    C. 卢藏用劝说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词马承祯说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感到羞惭。

    D. 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潜藏各种神仙,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修建仙官庙。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

    (2)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司马承祯修行道术的成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下面是一场辩论赛的正方一辩的发言,请你为反方一辩写一段辩论稿。要求:语言准确连贯;观点鲜明;不少于80字。

    正方: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先天的个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有志青年的自觉行为;其次,人不是产品,不是机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我就是我,与众不同才是每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在,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有通过“习”才能“相远”,这个“习”就是刻意追求,这个“相远”就是个性的差异。所以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