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强迫
仁之端也 端:萌芽或发端
B.无是,馁也 馁:空虚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
C.其横逆由是也 由:遵循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加
D.暴之于民而受之 暴:显
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承袭
3、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5、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B.“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也随之而去,难以寻觅,正如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C.“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使人佛听到了雨的声音,“洗”使人觉出雨后秋空清朗之状。
D.“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成双成对的金线绣成的鹧鸪鸟,从正面衬托出女子的深闺寂寞和内心的哀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些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盗版教材,不仅仅是因为盗版书价格低廉。在很多大学课堂上,教师授课并不完全依赖于某本教材,而是以自编的讲义、课件为主,通过打印、电子邮件等形式将这些课程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只是相对重要的参考书,只是期末考试前值得信赖的复习材料。特别是一些高校教材编写水平不高,不具备存藏价值。有的作者、出版社将教材视为敛财的工具,明明有经典教材珠玉在前,却非要另起炉灶挖土烧砖,重新编写、出版一套教材推荐给学生。据统计,有的高校基础课,全国有近500家出版社出版了逾千种教材,这其中难免有粗制滥造的情况。那些虽是正版但编写水平不高的教材,被大学生视为“用过即抛”的消费品,而不愿意为其付出太多的费用。
目前,纸质图书价格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大幅降低高校教材定价似乎并不现实。在慕课、网络公开课日渐流行的当下,不妨多为大学生编写、制作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美国著名的物理学教材《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就有其官方网站,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阅读这部教材。国内一些高校和出版机构已经开始进行编写数字化教材的尝试。
(摘编自《光明日报》《高校教材盗版缘何愈演愈烈》)
材料二:
看起来,我们似乎应为当代大学生懂得省钱叫好才是,其实不然。诚然,确实存在“正版教材太贵”“教材使用率低”等问题,但绝不能成为大学生大肆违法复印他人教材和考试用书的理由。复印教材和考试用书虽让囊中羞涩的大学生节省了开支,但教材和考试用书编撰者及出版商的利益则被无端盘剥,知识产权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原作者享有其作品的复制权和获得报酬权,大学生对此不可能不懂,那他们何以对复印侵权行为表现出集体无意识?其实是因为著作权法有一条规定,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列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复印便成了大学生使用教材和考试用书的主要方式。
然而,像如今这般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甚至于“上届学生复印了,下届学生接着复印”的情况,显然不属于著作权法允许的“少量复制”范畴。尽管大学生们并未从盗版中牟利,但会对版权作品的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何况,不少复印店已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在线上线下主动招揽这种业务,这恐怕就构成了事实上的侵权,理当打击。
(摘编自法制网《正版贵不是追捧盗版的理由》)
材料三:
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打好“组合拳”。首先,不妨进行旧教材循环利用,比如,武汉纺织大学设立“旧教材流转中心”,从学生中募集来旧教材,供下一届学生使用,就值得借鉴。其次,遏止高校教材背后或隐或现的灰色利益链,建立健全高校教材公开透明收费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让大学生知道自己所交的教材费花在什么地方。别让高校教材费成“糊涂账”,被一些逐利的人“钻空子”,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再次,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知识产权法和著作法,在这方面千万别“拖后腿”。最后,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比如,对高校附近文印店小规模售卖盗版复印教材问题,依法进行民事追责和行政查处,情节严重,依法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
(摘编自桂声网评《高校教材反盗版关键要对症下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版教材粗制滥造,编写水平不高,有些只是作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材料,再加上价格比盗版教材要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选择盗版教材。
B.如果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以及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使用,这样的行为并不违背著作权法。
C.大学生完全依赖复印、整本复印,这与复印店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考试用书当成生意相比虽然性质不一样,但同样构成了对原著者的侵权。
D.对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从不同角度分析盗版教材盛行的原因,材料三侧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一个大学学科,出版的教材却版本繁多,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反映出了教材已成为了有些作者和出版社敛财的工具的问题。
B.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慕课、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更多价格低廉的数字化教材降低了教材的成本,学生可以不需要购买纸质图书。
C.反盗版教材需要多方合力,不仅要从学生、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出发,还需要学校的引导、制度的完善和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了知识产权,都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懂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更要守法。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解决高校盗版教材存在的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____,____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______,_______。”
(5)《兵车行》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将批评的矛头大胆地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遏的激愤抗议。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的《水龙吟》开篇以“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天相接,一派清秋的雄浑之美。
(8)岳飞《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_”用自勉之辞,号召天下人,珍惜光阴,为国雪耻。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⑤_________”, “人师”是“⑥______________”,王阳明当属后者。
9、(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叙写自己在回乡后和亲戚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阿房宫赋》用“__,__”两个对偶句写出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抑郁的心情。
12、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3)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②烧刍狗③,陌上行人看石麟④。
华表⑤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⑦,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诗人贬任偏远地区的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牧竖:牧童。③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做祭品。④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⑤华表:指路的路牌。⑥才:隐约。⑦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地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碑文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2】本诗作于杜甫写《春望》后。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彦,云中人也。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彦性勇果,善骑射。仕周,释褐左侍上士,后从陆通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破之。又击叛蛮,克仓塠、白杨二栅,并斩其渠帅。进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慰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进位上开府,改封襄武县侯,拜魏郡太守。开皇初,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后六岁,征为左武卫将军。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与新义公韩擒相继而进。军至南陵,贼屯据江岸,彦遣仪同樊子盖率精兵击破其栅,获船六百余艘。渡江,击南陵城,拔之,擒其守将许翼。进至新林,与擒合军。及陈平,赐物五千段,粟六千石,进位柱国,赐子宝安爵昌阳县公。高智慧等之作乱也,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讨之,别解江州围。智慧余党往往屯聚,保投溪洞,彦水陆兼进,攻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悉平之,皆斩其渠帅。贼李陀拥众数千,据彭山,彦袭击破之,斩陀,传其首。又击徐州、宜丰二洞,悉平之。赐奴婢百余口。拜洪州总管,甚有治名。岁余,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谓侍臣曰:“榆林国之重镇,安得子干之辈乎?”后数日,上曰:“吾思可以镇榆林者,莫过杜彦。”于是征拜云州总管。突厥来寇,彦辄擒斩之,北夷畏惮,胡马不敢至塞。后数年,朝廷复追录前功,赐子宝虔爵承县公。十八年,辽东之役,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营州。上以彦晓习军旅,令总统五十营事。及还,拜朔州总管。突厥复寇云州,上令杨素击走之,是后犹恐为边患,以彦素为突厥所惮,复拜云州总管。未几,以疾征还,卒,时年六十。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B.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C.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D.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的意思是脱去简陋的衣服,换上华丽的衣服。
B. “栅”,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军营外围的栅栏,此处指的是军营的营寨。
C. “爵”,是君主国家贵族的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 “总管”,古代是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彦勇猛善战,多次攻陷敌人的营寨,斩杀敌军的将领,斩获对方的物资。
B. 杜彦治理有方,被授予洪州总管一职后,把洪州治理得很好,很有名声。
C. 杜彦深受信赖,原云州总管贺娄子干死后,皇上认为杜彦是镇守榆林的最佳人选。
D. 杜彦威名远播,由他镇守云州,后来边塞一直安定,没有异族士兵敢来侵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彦性勇果,善骑射。
(2)上悼惜者久之,因谓侍臣曰:“榆林国之重镇,安得子干之辈乎?”
15、阅读下面的材,根据要求写作。
①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三毛《远方》
②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汪国真《走向远方》
③不管山有多高,不管路有多远,我还是凭双脚,一直走向远方。
④未来的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但只知道梦想是远方。
读了以上几则关于“远方”的诗句,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围绕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立意明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