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 。 , , ,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①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②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③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④山上有了小屋
⑤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 ⑥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A.①⑤⑥②④③ B.③⑥⑤②①④ C.④①③②⑥⑤ D.⑤①④③⑥②
2、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东得百里奚于宛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击破沛公军 窃为大王不取也 客何为者
B.贪于财货,好美姬 得复见将军于此 以其无礼于晋
C.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默然不应 苏子愀然
D.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招樊哙出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这一条例规范了拆迁行为, ① 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 也要看到,在少数地方, ③ 是直接进行拆迁的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 ④ 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一些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行为造成恶果, ⑤ 正是 ⑥ 背离了法律的规范,背弃了法治精神。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对 | 可是 | 特别 | 依然 | / | 由于 |
B | 对于 | 然而 | 尤其 | 仍然 | 也 | 因为 |
C | 对 | 但是 | 特别 | 依然 | / | 由于 |
D | 对于 | / | 尤其 | 仍然 | 也 | 因为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我们两个意见不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往一块走了,以后我们只能是秋毫无犯。
B.经过多次修改,这篇文章差强人意,他总算过关了。
C.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D.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7、情景式默写填空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2)当“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回首经年终不得的时候,你会明白什么才是极致的爱;或许也会留下“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的一丝怅惘。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颙(yóng)望:抬头远望。恁(nèn):如此。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己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B.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诛
D.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C.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D.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没有慌乱,没有迷茫,而是充满激情,积极面对。
医学专家焚膏继晷,日夜奋战;医护人员日夜兼程,驰援武汉;外卖小哥栉风沐雨,不辞辛苦;一线教师坚守岗位,网上授课;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提升……他们正用自己的激情谱写属于伟大祖国的不朽神话。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疫情中人们的激情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感悟?以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