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朝阳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给下面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她说 等到猎人上场 对你连开两枪 你就躺下来 死掉 记住了吗

    A.。 : “,,…….!”

    B.。 :“,,—— 。 ?”

    C.。,“,,…….! ”

    D.。,“,,—— 。”?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B.《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都是童话故事。

    C.唐代诗人罗隐的《蜂》赞美了重好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含了作者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D.《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课文内容都很长,分别用序号、空行和小标题的方式来标示每个部分。

  •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精疲力(尽,用尽)

    B.为精卫(故意、存心)

    C.眼六路(看)

    D.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

  • 4、下列图片和名称不对应的一项是(        

    A.——韭菜

    B.——芹菜

    C.——土豆

    D.——莲藕

  •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把它选出来。

    A.        

    B.整旗鼓        选择

    C.顽        

    D.缓缓下        梅雪争春未肯

  • 6、对下面两个句子的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①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②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A.②句中“最多”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B.读②句中“最多”时可加重语气,体会作者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

    C.①②两个句子的意思差不多,没有不同。

    D.②句比①句在“九寸”前面增加“最多”,说明作者对蟋蟀住宅观察的细致。

  •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词语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词语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如“桌面”“潜水”等。

    B.丰子恺的《白鹅》一文,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白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C.“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句话对哈尔威船长进行了外貌描写。

    D.“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受到黄继光英勇无畏的品质。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2.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作者苏轼和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1-3句主要写________,第4句则写________

    4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迹(节选)

    贾平凹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我们看到,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把月亮写得________

    【2】细读短文,找出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踪影?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象征了什么?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短文

    那只松鼠

    ①我心里异常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常吵着要养一只小松鼠,可惜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很难找到松鼠的一丝踪迹。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发现了它们。

    ②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当我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③它可怜巴巴地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完全失去了几分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④看着这只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摸它。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⑤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⑥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我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⑦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

    ⑧我始终忘不了那只松鼠。在一次晚餐时,得意忘形的我还是讲了那只松鼠的故事。当我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不安地看着女儿时,女儿竟一点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依旧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看来,女儿和我一样也惦记着它——那只松鼠!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①—⑥自然段,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

    【3】联系语句思考,下列对“我”心情的体会有误的一项是(        

    A.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发现了它们。(惊喜)

    B.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不忍)

    C.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后悔)

    D.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轻松)

    【4】如果你想作批注,在“‘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和“神不知鬼不觉”旁边做的批注是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松鼠“绝望、抗拒、乞求”的目光使我震动并对它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

    (2)我“咬咬牙”把它放了,主要是因为猜不透它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

    (3)我“说漏嘴”时感到不安,是因为女儿一直想要松鼠,我却把它放了。( )

    【6】“我们惦记那只松鼠”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同情并关心它。

    B.女儿最终没有得到它

    C.善良的我们希望它得到自由

  • 12、阅读理解。

    童年趣事

    ①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摸 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这件事就大笑不止。

    ②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家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后,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苦思冥想也下不了笔,那时的我从来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③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醉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心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一百篇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④说干就干,当时的我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哗哗地往下咽。“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灌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⑤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进房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晕眩,转眼便是一片漆黑——我睡着了。

    ⑥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扔 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醉酒诗百篇”了。我把刚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她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观察呀。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汉字。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句话是一个(______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请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者写的这件童年趣事“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呢?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上台

    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这一天,天阴沉沉的,还有点凉,但每个小孩心里却是火热的。因为,那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我却还在那儿痴痴地坐着,因为我要表演,我太紧张啦!

    一个大姐姐微笑着用化妆品往我脸上这儿拍拍那儿抹抹。我不知问了她多少遍:“表演紧张咋办?”她微笑着说:“小妹妹,不要紧张,你在台上就把下面的观众当作土豆、白菜好了!”我笑起来,没想到这个大姐姐还真幽默。

    再过几个节目就该我了。我在练习室急得团团转,再看看小演员们,表演得多好啊!我心里真急!这时,兰明洁姐姐来了。她拍拍我的头,说:“下一个节目该你了,妹妹,加油啊!”我感觉心快从嗓子里跳出来了。

    轮到我了,我脸涨得通红,慢慢走上台。腿在微微发抖,手指掐着手心,似乎掐破了皮。这时,我看见无数的目光聚集在我脸上,又看见亲人正为我竖起鼓励的大拇指。我定了定神,弹起了我的电子琴。那强有力的乐曲仿佛也在为我打气。我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之中,完全忘了我在台上演出。演奏完了,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松了口气一总算结束了。

    姐姐为我喝彩,爸爸妈妈也说我演奏得不错。我太高兴了!

    1文中写到了两位大姐姐对“我”上台之前给予鼓励的话语,请找到,用“   ”画出来。

    2本文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写出了“我”上台表演时的紧张心情。

    A.心理   B.语言   C.动作   D.神态

    3照例子从文中摘抄语句,学作批注。

    例:“轮到我了,我脸涨得通红,慢慢走上台。腿在微微发抖,手指掐着手心,似乎掐破了皮。”

    “涨得通红”“慢慢”“微微发抖”“掐着”这些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上台表演时的细微神态、动作,让读者对“我”的惊慌与紧张心情感同身受。同时也与下文“我”渐渐镇定,投入演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精彩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  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à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章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蟋蟀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同学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安慰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次爱的播撒。遇到下列情景,你会怎样去安慰别人?

    (1)浩浩养的小金鱼死了,他伤心地大哭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童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最后落选了,他很失望,打不起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他穿上了新衣服,脱下了旧衣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4处)

    桌子上推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

    题目:        ,我真喜欢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生活中的人物,如妈妈、同学等,也可以是你在课外阅读或电视中认识的人物,如孙悟空、黑猫警长……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他(她)?用具体事例写出你喜欢的原因,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