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子”从两汉时期开始普遍存在于民族交往中,“质子”的作用在于( )
史料 | 出处 |
岁馀,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人质于汉。 | 《史记·大宛传》 |
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 |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
南匈奴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 | 《后汉书·光武帝纪》 |
①杜绝了西域地区的叛乱活动 ②牵制少数民族维持边疆秩序
③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往 ④增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针对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
A.保障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
B.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4、图1、图2是近代中国发生的两场战争的示意图,这两幅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内地边疆安全遇到严重危机
B.进出口贸易被西方列强完全垄断
C.逐渐受制于不平等条约体系
D.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明朝繁荣的小说、戏剧,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等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了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这反映出明朝
A.儒学的正统地位被动摇
B.追求个性解放已然成为主流
C.传统道德观念彻底崩塌
D.市民阶层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6、1957年5月24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 NSC5707/8号文件,强调为了促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应更多地考虑使用政治和经济手段而不应只关注军事援助的数量和效果。为此美国政府考虑将援助政策中的“军援优先”原则转变为“经援优先”,强调利用援助来加强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这一援助政策的转变体现了( )
A.国际形势影响美国政策调整
B.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D.美国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大化
7、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听取了本国盐商的建议,关闭了印度自身的产盐区,制定《食盐专营法》。甘地放言除非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卖,否则永居海边。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见,“食盐进军”( )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太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这说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C.外交政策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D.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9、“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此会议是( )
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0、分析下图,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 )
A.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造成了市场主体活力的丧失
C.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D.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1、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
A.表明世界经济旧秩序的瓦解
B.说明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D.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12、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
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13、下表为18世纪后期至1910年英、法、荷三国农业中的人均产出情况统计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18世纪后期(英国=100) | `1910年(英国=100) | 1910年(1750年的英国=100) |
英国 | 100 | 100 | 150 |
荷兰 | 98 | 50 | 75 |
法国 | 55 | 74 | 111 |
A.工业革命减缓了英国农业发展速度
B.荷兰逐渐成为典型的工业国家
C.法国农业因革命而获得迅速的发展
D.技术变革提升了欧洲农业水平
14、小说《大青骡子》中描写了桑贵老头宁愿自己淋雨也要护着大青骡子不让它淋雨:“这头大青骡子是俺社里的珍珠宝贝。”另一部小说《水向东流》中描写了饲养员秦趁心过年时连自己吃饭都顾不上也要为合作社的牲口改善伙食。这类文学形象的塑造意在展现当时( )
A.劳动光荣的新理念
B.生产至上的新道德
C.集体主义的新风尚
D.文艺事业的新动向
15、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
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16、在2023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并欢迎其他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表明金砖国家( )
A.力求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B.寻求地区合作,维护欧亚安全
C.积极联合伙伴,企图称霸世界
D.倡导“一带一路”,追求和平发展
17、下图所示为卢浮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纳拉姆辛胜利石碑”。图中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国王纳拉姆辛(前2291年~前2255年在位,阿卡德第四任统治者)本人的全身像。他戴上了两河流域艺术传统中神的形象所独有的牛角帽,在士兵及敌人之上,走上山去,走向太阳。该碑上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B.已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C.文化传承得到统治者重视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18、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要求所有职位公开竞争择优录用
C.任用的官员随内阁更迭而更换
D.杜绝了政治腐败现象
19、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南进发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下图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信息说明( )
A.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
B.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缺陷
C.自然灾害主导民族南进
D.天人感应宇宙观念的实践
20、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没有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给予瑞典、挪威等国与英国一样的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以广圣主宽大之仁”。这说明清王朝( )
A.主动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B.缺乏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C.突破了传统的天朝观念
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1、18世纪后半期,拉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拉美研究存在许多谬误及偏见。在这种背景下,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这( )
A.促使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
B.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
C.说明科学发展是民族独立前提
D.推动拉美反殖民斗争胜利
22、大学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从建立之初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欧洲面貌为之改观。这一结论是基于( )
A.大学孕育者思想进步的因素
B.欧洲大学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欧洲的大学享有独立的地位
D.大学促成了欧洲城市的自治
23、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说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B.普通农户收益大大减少
C.人口变少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D.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24、洋务企业经营过程中,李鸿章热衷于官督商办;张之洞虽认为官商“权限必须分明”,但强调“盖国家所宜与商民公之者利,所不能听商民专之者权”,企业“利可归重股东;权则股东须有限制”。这反映洋务派( )
A.经济理念仍囿于传统
B.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C.践行了中体西用主张
D.强调规范管理企业
25、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6、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7、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28、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29、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0、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1、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2、“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3、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4、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传统的理解见仁见智。在词源学上,“传”与“统”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独立的词汇。“传,续也”。“统,绪也”。传统,本意是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在西方,英文tradition(传统)源于traditio。在罗马法中traditio是转移私人财产拥有权的一种方式。《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传统的概念作出现代的解释:“传统从字面上来看,凡是我们文化中从过去流传或遗留下来的内容,都可称之为传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特指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古老的,而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价值。”
——摘编自夏锦文《社会变迁与中国司法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
围绕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36、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3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38、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上交岁币。
39、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