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为觅”制器之人”,洋务派( )
A.购置船炮器械
B.建立新式军队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近代工业
2、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下列属于1956-1966年流行语的是( )
A.人民公社、学习雷锋、大庆精神
B.土地改革、五年计划、抗美援朝
C.阶级斗争、两弹一星、乒乓外交
D.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
4、《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
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
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5、“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6、据有关资料统计,元朝岁收粮赋中,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全国总额的37.10%,江西行省占全国总额的9.56%,湖广行省占全国总额的6.97%。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赋役制度的革新
B.地方行政区划的创新
C.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D.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7、192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B.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
C.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8、西晋时,南方冶铸业并不发达,到东晋时,扬州发展成为冶铸的中心,建康有左右二冶,荆益二州的冶铸业也有相当规模。除官府冶铁作坊之外,民间鼓铸也有发展,冶炼技术还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南方冶铸业的发展得益于(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古代经济重心的转变
C.小农经济的衰退
D.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9、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内阁大臣
D.军机大臣
10、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这表明猛安谋克制( )
A.加速了金朝统一全国的进程
B.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沿袭了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
D.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
1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是( )
①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D.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3
13、下图所示战役,描绘了解放军将敌人包围在“一点两线”(一点:以徐州为中心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从而切断徐州与南京的联系中枢。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张耀翔在《论吾国父母之专横》中直言,“世之闻吾言而摇首切齿,骂我为忤逆不道,加我以冒天下大不韪之名者,则必仍属太古时代家天下之遗民,未足以语共和国民之精神者也”。该学者意在( )
A.关注对民众革命宣传
B.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
C.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
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15、唐宋时期,六部长官一般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属皇帝,其长官可直接上书皇帝。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16、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变法
17、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已超过200万人。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等工业城市及矿区,且集中在铁路、矿山、航运、造船、纺织、面粉等企业。材料中产业工人的发展状况表明( )
A.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B.民主革命新力量在不断壮大
C.北洋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18、如图为发现于河北宣化的辽代墓葬茶道图,图中茶盏、盏托、茶碗、茶勺、渣斗等茶具清晰可见。据此可知,当时辽朝( )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B.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C.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D.手工业发展较缓慢
19、1927年3月7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课,学员共810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毛泽东确立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办学思想。6月18日,学员提前结业,被分别派往各地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或回乡从事农民运动。据此推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活动( )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壮大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C.巩固了国民革命胜利成果
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0、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底,各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进一步瓦解了国统区的经济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1、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22、《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这样的描述:“虽然帝国并不由知识阶级即‘哲人’在进行管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必须承认他们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关于这种政治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大臣拥有票拟权
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C.这种政治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这种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时
23、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忻口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如表所示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表中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时期 | 罢置情况 | 改制内容 |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 | 罢州牧置刺史 | 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 | 罢州牧置刺史 | 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 | 改刺史为州牧 | 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
A.监察制度的强化
B.刺史职能的固化
C.中央集权的衰落
D.州牧地位的降低
2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6、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________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7、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胜利,是_______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28、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________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_______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29、巩固扩大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措施:以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________,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实行________制度
30、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收回澳门
①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1、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
32、近代思想与社会的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15-20世纪的世界历史演变”时间轴
33、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4、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________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大批出身于_______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________增添了活力
②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35、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日渐觉醒。分别指出新思想、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6、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两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清世祖实录》等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长期影响。
38、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9、唐朝时期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