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西双版纳高二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众对孙中山、袁隆平、雷锋等英雄模范的崇拜一度被对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的崇拜所冲淡。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榜样人物的热度逐渐回升。这一回升反映出(     

    A.国家建设方针发生了重大调整

    B.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

  • 2、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

    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

    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 4、《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户口)浸坏,多非其实。……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材料表明(     

    A.赋税调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B.土地情况的变化影响国家税收

    C.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削弱

  • 5、中国古代在某个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人常被尊称为“圣”。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医圣”张仲景 ②“画圣”吴道子 ③“书圣”王羲之 ④“诗圣”杜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 7、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

    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

  • 8、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汉”。该现象说明(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

    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 9、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强调“经过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正确方针,进行了大量的艰巨复杂的经济调整工作,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摆脱了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困境,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税收、财政、信贷、汇率、工资、奖金等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这些方针适用于(  )

    A.1961—1965年

    B.1979—1991年

    C.1992—2012年

    D.2012年至今

  • 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1、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 12、1916年蔡元培创办了上海爱国女学体育科,毕业12届共计600人;当时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开设课程还有体育、音乐、数学、伦理等课程;1923年,北京举办第一次女子联合运动会,同年中国女子代表队参加了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游泳项目。女子体育发展折射出(     

    A.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B.中华民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改变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D.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国际同步

  • 13、“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4、“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闹剧。”这说明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C.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 15、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上奏称“自上海与洋人通商以来,福建、广东之鸟船(船首形似鸟嘴的海船),由多而少,由少而无”。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对外关税的提高

    C.五口通商的影响

    D.鸦片贸易的盛行

  • 16、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D.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17、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帖分析错误的(     

    A.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B.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 18、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关于“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材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A.准备建立抗日联盟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D.从幼稚开始走向了成熟

  • 19、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在治民,削减王国官吏,改王国丞相为相,这样以来(     

    A.诸侯王国基本成为一般的地方政权

    B.彻底地解决了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C.直接引发了地方势力的叛乱和对抗

    D.完全确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0、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的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表现为对一家一姓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A.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 21、清朝某一机构初因军事而设立,后来其职能却越出军事之外,举凡军国大计的机要事务莫不总览,其大臣主要职责是“承受谕旨,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下发谕旨。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兵部

    C.内阁

    D.军机处

  • 22、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反映出行省(     

    A.权力不断扩大与中央分庭抗衡

    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

    C.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D.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

  • 23、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A.倡导破除旧礼教

    B.提倡新文学形式

    C.反对旧教育体制

    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 24、某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推广了西方科学技术

    C.拉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D.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北宋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 26、欧洲________不断发展,而________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社会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27、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_______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

  • 28、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 )

    ②儒家文化发源( )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 29、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30、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________,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_____的潮流,代表了中国________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_____的支持

  • 31、辽朝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_______

    (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南面官负责________,北面官负责________

  • 32、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 33、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 34、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一页,请完成下表的填写。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时间

    主要思想

    儒家

     

    春秋

     

     

    战国

     

     

    战国

     

    法家

     

    战国

     

    道家

     

    春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什么叫“光武中兴”?具体措施有哪些?

  • 36、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28年,才建立了新中国。请回答:

    (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是哪次会议?

    (2)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是什么?

  • 3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社会背景有哪些?

  • 38、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39、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是怎样爆发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