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
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2、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军空袭。而画着鲨鱼头和飞虎标志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这支由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为飞虎队。飞虎队的出现( )
A.成为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
B.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
C.表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标志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3、导致下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现象的根本原因为( )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A.重农抑商的松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市民阶层的壮大
4、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问题提出要“百家争鸣”,次年《历史研究》杂志成立,并以此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渐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提出( )
A.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B.折射出国家对文化创作干预过多
C.推动了新中国文艺事业不断发展
D.表明中国文教事业取得重大胜利
5、北宋统治者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为执政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下列史实能予以印证的是( )
A.增强尚书台作用
B.枢密院调兵与“三衙”统兵
C.采用了募兵政策
D.地方官员以密折向皇帝奏事
6、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
B.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
D.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7、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A |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小玉器,经鉴定材质属于典型的新疆于阗籽玉 | 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晚可追溯到商代 |
B | 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尊盘,经鉴定为失蜡法制作 | 失蜡法的使用不晚于战国 |
C |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套目前我国最早的金属医针 | 针灸治疗在汉代普遍使用 |
D |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
A.A
B.B
C.C
D.D
8、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
发表时间 | 出处 | 内容 |
1937年7月12日 |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
1937年7月底 |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
1937年8月3日 |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9、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最在意的是割地赔款,这极大损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英国人最看重的却是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但清政府对此却最不在意。这反映了( )
A.清廷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新思想的萌发极其不易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10、1937年7月8日,蒋介石致电驻守华北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固守宛平城,并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同时陆续调第26军、第13军、第53军等部增援。这反映出蒋介石( )
A.做好了对日持久防御的准备
B.对日本扩大侵略有一定戒备
C.对西方各国的调停抱有期待
D.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敌视态度
11、郑和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深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
B.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
C.具有一定的海洋忧患意识
D.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
12、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 )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六部行使行政权力
C.消除官僚贵族特权
D.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13、1928年,“边界红军的来源⋯⋯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B.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C.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D.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
14、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
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
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
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
15、如表为1954年召开的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项目 | 界别构成 | 基本构成 | |||||||
工人 | 农民 | 党政干部 | 知识 分子 | 解放军 | 其他 | 共产党员 | 非共产党员 | 妇女 | |
比例 | 0.9% | 53.2% | 15.3% | 5.4% | 1.8% | 23.4% | 75.7% | 24.3% | 13.5% |
总数 (单位:名) | 1 | 59 | 17 | 6 | 2 | 26 | 84 | 27 | 15 |
111 | 111 |
|
A.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得以建立
C.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16、“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
17、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与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与李之藻共同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笔算,他还在中国绘制并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些举措( )
A.促进了西方科技传播
B.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转型
C.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
D.改变了普通民众的世界观
18、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国人的参政热情,但也出现了某些政客“收买选票,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的现象,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事件发生,结果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
A.封建势力复辟成功
B.“三权分立”精神得到贯彻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
D.资产阶级掌握了立法权力
19、1950年11月,陈云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对支出用‘削萝卜’的办法,对收入用‘挤牛奶’的办法”,“削萝卜”就是尽量削减一切可以削减的支出,“挤牛奶”就是尽力增加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这一举措的实施( )
A.满足“国防第一”的需求
B.保证“一五”计划的完成
C.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体现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20、土地革命期间,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选举运动,吸引工农群众参加城乡代表会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工作,还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对于老弱残废以及孤寡无依的人,实行社会救济。对这些措施解读不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巩固红色政权 ②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积累了民主政治经验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毛泽东曾在某文中写道:“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该内容出自( )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22、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
23、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制定辽法。其中,《决狱法》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适用于汉族的《律令》则沿用唐朝律法断案。由此可得知,辽法( )
A.颁布代表法律体系完备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C.制定照搬中原王朝律法
D.完全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4、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6、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27、________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1)孙中山是________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的________教育。
(2)________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___年11月在________组织________,走上了________道路。
(3)________年8月20日,孙中山与________等人在日本________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__被推举为总理。
(4)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__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
(5)________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6)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________起义。
A.以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B.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__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28、由于没有_______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29、_______年_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1、元朝农学家_______编撰的《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3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_______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
33、郡县制起源于___________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土地上不再进行分封,该而设郡县。郡县长官由____________,不能世袭。__________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
34、观察下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被誉为古代文明奇迹的金字塔位于
(2)已知最早使用成文法实行统治的国家位于
(3)佛教的诞生地位于
(4)被誉为欧洲文明起源地的地区是
(5)甲骨文产生于
(6)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的国家位于
35、三省六部制萌芽时期是什么时候?
36、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1234等)
①雅克萨之战
②宣政院印章
③十三行遗址
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
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
⑦平定郑氏政权
⑧金瓶掣签
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
|
37、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各是什么?
38、思考点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9、百团大战的时间?目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