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鞍山高二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学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提出各自的主张,后世将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     

    A.推动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B.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C.体现了宗法观念的衰落

    D.导致了礼乐制度的消亡

  • 2、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九卿中有管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掌管刑法;典客,管边疆民族事务;也有管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太仆,管宫廷车马;奉常,管宗庙礼仪。据此可知,秦朝(     

    A.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政治体制有家国同构色彩

    D.体现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 3、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A.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

    B.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

    D.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 4、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

    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

    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 5、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 6、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由此引发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A.护法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国运动

  • 7、2023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C.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平等团结②友好相处③以礼治国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9、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的,这才成立了党”。由此可知(     

    A.新文化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B.《新青年》对中共的影响重大

    C.五四运动揭开革命新篇章

    D.陈独秀领导了中国近代革命

  • 10、《光绪朝东华录》载:“自粤匪构乱以来,各省督抚,因时因地,每有便宜陈奏,朝廷往往曲为允从,部臣亦破例议行……部臣每以情形难以遥度,仍请交督抚酌议。而督抚则积习相沿。动以窒碍难行,空言搪塞,虽有良法美意,格而不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中央权威的弱化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阶级矛盾的加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 11、内阁作为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纽带,它一方面对群臣奏章进行“初审”、上呈;另一方面为皇帝提供顾问支持,缓解政务疲劳,传达皇帝旨意。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主专制

    D.方便了皇权运行

  • 12、《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服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见,元朝(       

    A.民族交融盛况空前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D.全国各个地区均归行省机构管辖

  • 13、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 14、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规模一般只有几千人,而战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往往动员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军事技术的发展

    B.兵法谋略的进步

    C.兼并战争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形成

  • 15、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16、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17、《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王朝的疆域有如下记载:“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其中阴山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8、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 19、《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蕃汉分治”的制度安排根源于(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C.统治者有意排斥汉地封建制

    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迥异

  • 20、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据此推知(     

    A.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B.中学西渐主导西方思想解放程度

    C.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影响力

    D.闭关锁国政策未影响中西间交往

  • 21、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域广泛

    D.影响深远

  • 22、十六国讲究服饰之美。《抱朴子》曾说,当时冠履衣服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经常突破等级限制。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

    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南方有胡风化趋势

  • 23、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 24、辛亥革命爆发之初,安徽的革命党曾敦促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但朱家宝说道:“家宝食清之?死清之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后,袁世凯发来密电,让其顺应潮流,他才宣布独立。此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革命严重脱离基层人民群众

    B.辛亥革命没有结束封建帝制

    C.革命伊始即隐藏失败的危机

    D.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移风易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驿站

    (2)行省制度

    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________

    ②特点及意义: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5)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 26、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 27、_______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_______》,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_______地区、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 28、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29、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原因:________的建立,扫除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________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________;群众性________ ②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________

  • 30、比较而言,________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________的局面。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________,控制________,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 31、战役与影响

    请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与右侧的影响相对应(填写字母)

    战役影响

    (1)南京解放(_______                  A.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2)淮海战役(_______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3)辽沈战役(_______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孟良崮战役(_______                 D.打退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_______     E.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

  • 32、请将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思想观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人物

    思想观点

       )王守仁

    A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李贽

    B 个性解放,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宗羲

    C “良知”是隐藏在个人心中的“天理”,因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

  • 33、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________、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 34、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中央的直接管控。请把以下机构与它实施的朝代相匹配。

    A.行省制度B.设政事堂C.废丞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郡国并行制

    (1)秦朝______

    (2)汉朝______

    (3)唐朝______

    (4)元朝______

    (5)明朝______

    (6)清朝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南方经济开发

    (1)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2)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如何?(从农业和手工业思想)

    (3)南方经济开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6、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 37、阅读下列材料: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体现在哲学、文学、体育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亚就起源于雅典,西方民主政治也源于雅典。请回答:

    (1)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哪些启示?

  • 38、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2)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39、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奏折制度、军机处和文字狱进行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