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内蒙古乌兰察布高二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

    A.君主政体的缺陷

    B.宗法制度的桎梏

    C.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 2、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 3、东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南朝王僧孺以此为基础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现象(       

    A.确立了血缘宗法制度

    B.受到了门阀士族制度影响

    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D.践行了儒家以德治国理念

  • 4、下图中唐朝税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行轻徭薄赋

    B.耕作技术的提高

    C.实施两税法

    D.人身控制的加强

  • 5、“割让辽东半岛、台湾金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彭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7、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该组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

    史事

    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10月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 8、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     

    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

  • 9、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使蒋“闻而怒甚”。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律取消封闭。”,由此推知(       

    A.民族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 10、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一场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避免革命爆发的自救运动。它使士子尽失“登进之途”,原本居于社会中上层的士绅陷入谋生困境。这场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11、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农村宣传画——《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该宣传画反映出(     

    A.粮食丰收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B.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合理分配国家资源

    D.农业合作化打击农民生产热情

  • 1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3、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制度

    途径

    内容

    授田制

    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

    通过军功受爵。

    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14、司隶校尉始置于西汉武帝时,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可以督察京师百官,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刘秀时,“(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威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刘秀重用司隶校尉意在(     

    A.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专制皇权

    D.确保选官权力

  • 1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拥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运动中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④中共在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 16、下面是辛亥革命时期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汇总,这种状况(       

    身份

    人数

    派别

    比例

    革命党人

    5

    革命党

    18.5%

    新军将领

    13

    田官僚

    70.4%

    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参议

    6

    语议局议长

    3

    立宪派

    11.1%

    A.覆灭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秩序

    B.表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C.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说明了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 17、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维新运动(       

    A.要发动群众

    B.实行根本变革

    C.具有局限性

    D.全面接受西学

  • 18、据明末学者张夑在《东西洋考·序》中记载当时福建月港:“隆庆元年,准贩东西二洋……(海)澄,水国也,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酌皆夷产。”这说明(   )

    A.明朝对外政策调整推动海外贸易

    B.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C.海关税收成为明朝重要财政来源

    D.西学东渐丰富了沿海居民的生活

  • 19、“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其意在(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B.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重塑儒学正统地位

    D.增强国人民族意识

  • 20、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地质时代上说,属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下列关于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有小量青铜器

    B.发现钺形小石刀复合工具

    C.出现社会大分工

    D.形成南北差异的农业体系

  • 21、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 22、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发十八岁以下男子服兵役的敕文,尽管文件已经过皇帝的签署发到门下省,但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即使太宗发怒也没有署敕,这个决定最终也没有颁行。材料意在说明(     

    A.相权遭到分割皇权加强

    B.三省体制降低行政效率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朝廷政令不通

  • 23、某学生梳理明清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记录了“废丞相制”“设立内阁制”“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 24、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域广泛

    D.影响深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兴起: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 26、________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 27、政治制度

    (1)特点:基本沿袭________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________的管理系统。

    (2)猛安谋克制度: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 28、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________的步伐。刘少奇冤案的平反,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文化大革命”中

    刘少奇遭到迫害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

    “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实行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________专政,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 31、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_____________,以限制王权。实质是解决_______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影响:逐渐形成召开由国王和贵族院、平民院组成的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后来,《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

  • 33、西北:

    (1)明朝末年,鞑靼分为______________,瓦剌被称为_______。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2)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_______部的首领_______势力强大,占据_______,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_______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3)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_____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4)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 34、填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 36、为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 37、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 39、什么叫“攘外必先安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