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0年陈衡哲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她曾在一篇英文杂文中谈到:“现代中国女人不仅仅是一个西化了的人,而且是一个既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种种机会发展人格、又从她的祖先那继承了独特印记的女人。”这说明她( )
A.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期望中国民众人格独立
C.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D.文学创作方面融贯中西
2、《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中指出: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材料所述的是(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3、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4、如表为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王朝注重( )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 |
汉高祖十二年 | 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 | 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元六年 | 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 | 前106年 | 108郡、国 |
A.吸取秦亡教训
B.加强中央集权
C.鼓励发展经济
D.积极开拓疆域
5、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
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
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
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6、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7、唐诗“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宫中旁舍,亦泛指宫廷)曾随玉树荣。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描写的是( )
A.欢迎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
B.武则天登基为帝的盛况
C.安史之乱之下惨烈的战况
D.科举放榜得中后的狂喜
8、《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这一历史现象根源于( )
A.国家的产生
B.生产力发展
C.禅让制确立
D.王位世袭制
9、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
10、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清朝末期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帮助清政府走向近代化
D.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11、清末清廷着手实行新政,由于清廷认为民报“乱是非而淆视听”、“挟清议而以訾时局”,因此决定兴办官报,掌握舆论主导权,以寻求变法的舆论支持,并力图开启民智以巩固变法基础。于1906年创办《商务官报》,《商务官报》接受各团体、个人投送的章程,因此,但凡有用皆可采纳,不论身份地位高低,其重要编辑之一杨荫杭在此时正因为宣传革命被清廷通缉,但因为其在实业发展方面极有见地,也被《商务官报》欣然接纳。据此可知( )
A.《商务官报》作为朝廷的喉舌,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B.《商务官报》创办的根本目的在于抬高商人地位
C.《商务官报》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商务官报》作为官报,在思想和内容上都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12、司隶校尉始置于西汉武帝时,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可以督察京师百官,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刘秀时,“(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威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刘秀重用司隶校尉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专制皇权
D.确保选官权力
13、汉朝到唐朝前期的农民,基本上是户(丁)税重、田租轻的,而780年实行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调整( )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学名著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孙思邈《千金药方》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5、1917年初,《新青年》尚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在中国的传播“似可缓于欧洲”;到1918年10月,《新青年》通过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发出了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的全新言论。《新青年》言论的变化( )
A.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表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发展
D.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16、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
草部 |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
谷部 |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
菜部 |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
果部 |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
A.《肘后备急方》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17、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承秦末之弊,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天子的车驾无法备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坐牛车。在此背景下,汉朝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事征四夷”“图制匈奴”
B.“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
18、某历史研究小组在讨论某一历史小专题时列举出如下关键词,他们谈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国家统一 颁布“推恩令” 实行察举制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 |
A.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D.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19、据宋濂《元史》记载“国家疆理之大,东渐西被。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这一现象反映了元朝( )
A.中央集权的日渐衰微
B.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C.驿路交通网较为发达
D.行政区划有重大的创新
20、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
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
B.抨击君主专制
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21、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A.削减诸侯势力
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22、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
A.清政府推行新政
B.同盟会宣传革命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3、白居易的诗作《赠友》中描述了这样的现象:“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作反映出白居易( )
A.主张废除租庸调制度
B.认为两税法加重人民负担
C.抨击唐官员贪污腐败
D.认为安史之乱后经济衰退
24、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据此可知,朱熹强调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D.践行经世致用思想
25、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26、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27、成就的表现
工业 | 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体系 |
科技国防 | 成功爆炸了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________ |
农业 |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文、教、卫 |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各方面骨干力量大批成长 |
典范人物 | “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科学家李四光、_____邓稼先、华罗庚等 |
外交 | 20世纪70年代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________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
28、(1)北宋东京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________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9、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________山脉。
30、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________。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________罢工和________罢市,这标志着中国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1、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3、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________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
35、原始社会组织
(1)原始社会组织划分为哪些阶段?
(2)什么叫母系氏族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
36、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8、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39、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